第46章 第 46 章 挑鱼刺(第2页)

刘青青很有成就感的感叹了一番,刘家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牲畜满院,也才半年罢,在清水沟里绝对是头一份。

她定了个小目标,再养上一头奶牛,每日间喝点安全鲜奶就齐活了。

安顿好棉花和黑炭,刘青青才有空摆弄她背篓里的东西,她一份一份的捡出包着树叶的松脂,看到了最给刘有山看是啥。

刘有山辨认了一会:“看着像何首乌,但又不是,我也不晓得,不如拿去问问姜老大夫。”

苏氏一拍大腿:“你翠娥婶子有了身子,她兄弟来探望,还在你婶子家,我这就带过去,请他带到城里问问。”

刘青青没管,拉着刘慧兰和郭守云三人一起,将熬药的小炉子点燃,挑干净杂草的松脂放到了罐子里,驾到炉子上,小火慢慢熬化。

等罐子里的松脂咕噜咕噜涨得冒泡,放入木炭屑,轻轻搅拌。原本浑浊的松脂液体,被木炭吸附成一团一团的。

刘青青将混在一起的粘稠液体倒在三层的纱布上,让它慢慢过滤,松脂里的杂志都被吸附在木炭上,留在了纱布上层,漏下来的松脂变得清澈淡黄,如金龙鱼油一样。

因松脂又烫又黏,才接了一小碗透彻的松脂,纱布最上层细密的小孔就变得粗大,只能重新换一块新的纱布。

等碗里的松脂冷却得差不多,刘青青拿出让阿爹砍好洗净晒干的竹筒。
 

每个竹筒选了拇指粗细,从中剖成两半后,放入棉线搓成的芯,顺着原来的缝隙合起来用线紧紧捆牢固。

最后,顺着竹筒口慢慢倒入温热的松油,竖放在屋外,让它自然冷却。

得了流程,一家子分工合作开启流水线,翠翠负责添火煮松脂,刘有山过滤,刘青青放灯芯,苏氏捆扎,刘慧兰心细,负责用根长细棍引流松脂到竹筒,郭守云负责搬送。

做到后面,一家子眼皮子直打架,刘青青灵机一动心血来潮,央刘有山写了几个字,照着用棉线摆出来,放入竹管里头做灯芯,比如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前程万里、福星高照等等美好字眼,叽叽喳喳谈论还可以用什么字,驱散了疲惫。

接近二十公斤松油,煮沸过滤后还剩12公斤,每只蜡烛约摸一两,作出120只蜡烛,足够郭守云用好几年。

点着油灯直忙到凌晨,才全部做完,看着立在盆里等待冷却,整整齐齐的小竹筒,让人极有成就感。

次日,黄豆种子被刘青青悄摸摸用小水枪滋的水泡了一晚上,变大了许多,可以去地里种植。因为是轻巧活计,刘有山把种子捆在大青驴上,郭守云牵着,三姊妹各自挎着自己的小锄头去地里。

之前种棉花的时候,已经把地拢成一商一商的土丘,两商土丘之间有凹沟,过几天雨多的时候排水。

郭守云把大青驴拴好,四人每人认领了一商土丘开始比赛。先用一尺长的小锄头挖个坑,将黄豆种子撒入两粒,扒拉一层土盖好就行。

活计轻巧不用力,就是有点费腰。

嗨,种黄豆已经算是最省力的活计了,还是这么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