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 算账(第2页)
让家里有木薯面的女孩,明日带来,现场结钱。
说起木薯面,村民们别提多后悔了,之前刘青青帮着卖,他们只要送到村长家,过了称结钱就完事。
有那嫌价格低的,自己借驴车运到县城,路上花费的时间,一天的开支,平均算下来一文多一公斤。
送粮店吧,人家收四文,还不如直接在村子里卖呢。
自己到县城里寻摸地方卖,可以卖到五文六文,也有可能运气不好,一公斤都卖不出去,一天的操心劳累打了水漂。
所以大家都在责怪之前胡乱说话的人。
一听说村学收3千公斤木薯面,收完为止,大家带着自己家的木薯面就去村学。
看着排得长长的队,而在学堂念书的女孩,不用排队,领着家人进去,过秤后捧着哐啷响的300文出来,不少人肠子都悔青了,为啥没把家里的女娃送来念书。
男孩家长不愿意了,凭什么收女娃,不收男娃的面,难道男娃家的面是臭的么?
刘有山安慰,下次收购东西,优先男孩。
也有当场去找刘有山的,询问可不可以补报名,刘有山严辞拒绝,学位已满,明年吧!
其实还有空桌子,但刘青青说了,得不到的才珍贵,宁愿空着,也不再招一人。
过了几天,当晓得学堂每早发一个糖心木薯面窝窝头给孩子们充饥,吃完后才上早课,村子里没送孩子来念书的,更是跌足长叹,早早的就来报名,抢明年入学名额。
刘有山没拒绝,笑着解释,明年报名人太多,学位少,只要符合岁数,无论男娃女娃,学费一律500文,口头报名无效,以缴纳学费的先后顺序为准。
村民们犹豫了一下,被后面排队的人抱怨,不报一边去,立马掏钱。
算账的时候,赵峰张大了嘴巴,刘青青一番操作,花费15两买木薯面和,油盐糖给孩子们吃早食,不饿着肚子念书,结果引来50个人报名明年入学,预收25两,账上钱没少,还多出十两,他瞬间理解了妹妹阿喜,提起刘青青那满脸放光的崇拜是怎么回事了。
他参加了今天的科考,可惜县试都没过,恩师说他在镇上继续读书没得意思,让他想办法去县城书院读,可是家里兄弟姐妹多,负担重,他看着阿爹阿娘到处钻营赚钱,作为家中的长子,实在没那个脸提。
干脆收了书在家苦读,刘青青寻到他,让他来村学里当夫子,他本来不愿意,是阿娘和阿喜撒泼打滚逼着他,他勉为其难来的。
这段时间的接触,他觉得刘青青主意层出不穷,推陈出新,敢想敢做,比如让他编常用字教材,让他注音,他多有收益。他隐隐觉得,跟着她,也许能走得更远。
刘青青不晓得他的心里活动,让刘有山开了村学第一节野外实践课,地点就是村学的荒地。
内容:学开荒。
鼓励家长参加,和孩子们共同实践。
刘有山皱眉:“你这是让家长来免费干活啊,不合适吧?”
刘青青狭促一笑:“我们说了自愿哪,怎么能说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