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 过船费(第3页)
刘青青点点头:“这个叫过桥米线,味道鲜美,吃法新颖,还充满仪式感,准备在二楼,一楼就吃点平常的米线就行,比如小锅米线,臭豆腐米线等等。”
确定了大方向,刘青青将细节交给刘慧兰去完善,她准备了一篮子的米线,从罐子里取出一只弥渡卷蹄敲响了县衙的大门。
她是来提前还款的。
之前欠了府衙244两银子,她现在随手就能拿出来,提前还款利息照常支付,这点利息她必须得出,因为,她想要重新借一大笔钱。
府衙后院的花厅里,温如初、史居正、杨雪眉和两个孩子,与刘青青同桌而坐,吃着她带来的过桥米线。
温家大户人家出身,吃饭的规矩多,饭桌上静悄悄的,不过从温一鸣两个孩子亮晶晶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对这顿饭的满意。
饭后茶毕,换到议事厅,史居正打趣她:“阿青姑娘,你弄的喷药队,打谷队,碾米坊帮了老百姓的大忙,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我们大人很是欢喜。你今儿来,不会只给我们尝一尝你的米线吧,可是有什么我们能帮得上的?”
所以说,人家这么能当师爷呢,这脑子,望叶之秋。
刘青青嘿嘿一笑:“大人,先生,我确实有个想法,能大大的提升我们常平县的经济水平!”
温如初虽然没吭声,但他的背脊不自觉的挺直了些。
史居正:“哦?”
刘青青道:“大人,我们平安镇这半年来飞速发展,特别是我们村,因为卖蚂蚱粉,卖菌子,户户有余粮,黄泥塘村一样,卖菊蓟和鸭子,家家都吃上了大米饭。”
“只要肯发现,其实每个村子多少都能找出点特产来换钱,但是,长长的运输路程提高了百姓的风险和成本,才导致大家龟缩一方,若我们把清水河疏通后能走船,从平安镇到常平县只要半个时辰的功夫,其他镇也是一样,那我们常平县的特产,是不是就能卖到府城,卖到全国,无数的铜钱将流向我们常平县,流到每一户人家!”
温如初面色变得严肃,这是个大问题。
史居正提出了一个致命的困难:“百姓们每三年就要服兵役,朝廷下了死命令,不准再给百姓摊派苦役,若衙门出面组织清淤,一定会引起暴动的。”
到时候,温大人一个欺压百姓,苛捐杂税的帽子扣下来,谁也救不了。
刘青青笑道:“我们不摊派苦役啊,我们出钱请百姓来清淤。或者按照河段承包给愿意清淤的团队”
趁着冬天枯水期,把清水河清理出来,来年雨季浇灌周边的田地,上游不再干旱,下游不会洪涝。
二来可以走船,用河运代替陆运,省钱又省力。
史居正戚眉:“可是,衙门垫付了这么一大笔钱,从哪收回来呢?难道让我们大人出自己的银子填这个窟窿?”
刘青青笑得一脸诡异:“这简单,我们弄个关口,按船只的大小收过船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