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气流动力曲线(第2页)
包带歪了,他下意识地正了正,手指触到帆布上凸起的纹路——是她绣的“林”字,针脚密得能数清。
这个动作做完他才愣了愣。
平时林清晓让他把袜子摆整齐,他都得回句“有这功夫不如算个概率模型”,今天却顺手替她理了包带。
林清晓的脸好像红了一下,快得像错觉。
她站起身时,故意用肩膀撞了沈墨华一下,力道不大,却带着股“谁让你多管闲事”的劲儿:“催什么?我又不会跑。”
沈墨华没躲,任由她撞过来,嘴角几不可察地往上翘了翘。
他转身往外走时,脚步放慢了半拍,刚好能让林清晓跟上。
ktv离菜馆就隔两条街,招牌亮得晃眼,“金嗓子量贩”五个字闪得像串糖葫芦。
唐薇薇一进门就叉着腰跟前台叫板:“最大的包厢!要带独立卫生间的!”
进了包厢,唐薇薇一把抢过点歌器,手指在屏幕上戳得飞快:“《死了都要爱》《离歌》《青藏高原》……全点上!今天不飙到破音谁也别想走!”
张锦元已经脱了外套,露出里面印着“战略部必胜”的文化衫,拿着话筒就吼起了《朋友》。
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的喇叭,跑调跑到连原唱都认不出自己的歌,唐薇薇却在旁边拍手叫好:“比上周进步了!至少在同一个音阶上坚持了三秒!”
李姐坐在沙发角落,把黄酒倒进可乐杯里,兑出杯诡异的橙黄色液体,举起来跟沈墨华碰了碰:“小沈,来一个?”
沈墨华刚要说话,就被唐薇薇拽到点歌台前:“沈哥必须唱!就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起哄声浪差点把屋顶掀了。
张锦元把话筒塞到他手里,李姐吹着口哨打拍子,连服务员送果盘时都停下脚步,眼睛亮晶晶地等着看戏。
沈墨华握着话筒站在原地,眉头皱得像在解复杂的方程。
他不是不会唱,是觉得唱歌这事儿太“不科学”——
音调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频率,音量大小关联气流速度,所谓“情感”,不过是声压级的周期性变化,哪有数据分析来得实在?
“其实……”
他清了清嗓子,话筒把声音放大了三倍,震得包厢里的彩灯都晃了晃,“唱歌的本质,是泛音共鸣与气流动力曲线的协同作用。”
喧闹声瞬间停了。
唐薇薇举着荧光棒的手僵在半空,张锦元的《朋友》卡在“一句话一辈子”那里,李姐刚喝进嘴里的黄酒差点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