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气流动力曲线(第3页)
沈墨华却没停,像站在会议室做报告似的,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看不见的曲线:“人的声带就像振动源,频率在85-1100hz之间,胸腔共鸣负责低频,鼻腔共鸣处理中频,头腔共鸣掌控高频,三者的能量分配比例应该是3:5:2,才能达到最佳听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目瞪口呆的众人,突然指向屏幕上正在播放的《青藏高原》:“比如这首歌的最高音,频率约1046hz,需要气流速度达到12米/秒,同时声带张力增加30%,大多数人唱不上去,不是因为嗓子不好,是呼吸肌的爆发力不够。”
包厢里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嗡声。
三秒后,唐薇薇突然带头鼓起掌来,巴掌拍得比谁都响:“沈哥说得对!太有道理了!我就说我唱不上去是因为……呃……那个肌不行!”
张锦元跟着点头,脑袋点得像捣蒜:“怪不得!我就说我这嗓子跟帕瓦罗蒂也差不了多少,原来是共鸣比例没调好!沈哥,你再讲讲,《死了都要爱》的气流速度得多少?”
“15米/秒左右。”
沈墨华一本正经地回答,“而且需要胸腔与头腔共鸣快速切换,切换延迟不能超过0.3秒,否则就会破音。”
“哇!沈哥太牛了!”
唐薇薇的星星眼快闪成了探照灯,“那你快唱一个,给我们演示一下‘气流动力曲线’!”
沈墨华刚要开口,眼角余光突然瞥见沙发角落里的林清晓。
她正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像是在憋笑。
手里的湿巾被她叠成了豆腐块,叠得极慢,叠完又拆开,拆开又叠上,指节因为用力泛着白——
沈墨华太清楚这表情了,这是她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时的招牌动作。
他的喉结动了动,突然把话筒往旁边一递:“我还是算了。”
“为啥啊沈哥?”
唐薇薇急得直跺脚。
“演示需要精准的数据采集设备。”
沈墨华面不改色地找了个借口,目光却往林清晓那边飘了飘,“这里的声学环境误差太大,会影响结论的严谨性。”
这话一出,众人更佩服了——
连唱歌都要讲“数据严谨性”,不愧是战略部的大神!
只有林清晓抬起头,冲他翻了个白眼,翻得又快又轻。
她把叠好的湿巾扔进垃圾桶,扔得极准,刚好落在垃圾桶正中央,连边缘都没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