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粮秣告罄,暗室藏珍(第2页)
帐外,萧老将军果然守在入口处,像一尊沉默的雕像。看到黄玉卿出来,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询问。黄玉卿对他摇摇头,示意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然后指了指营帐后一个废弃的、用来堆放破旧辎重的半塌土窖。
“祖父,待会儿您带劲衍去那里‘寻粮’。”黄玉卿的声音压得极低,语速飞快,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急切,“就说……就说您记得离京前,曾命人将一批应急粮草,混在那些破损的、准备丢弃的旧辎重里,藏在了那个土窖深处。因为走得匆忙,连您自己都差点忘了,方才才猛然想起。”
萧老将军愣住了,看着黄玉卿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他瞬间明白了。这丫头,是要用一个“天降”的谎言,来掩盖那无法言说的秘密。他深深看了黄玉卿一眼,那目光复杂无比,有震惊,有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感动和守护的决心。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好!老头子记下了!”
黄玉卿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她再次进入空间,将那十几袋粮食小心翼翼地“搬”到了土窖深处最隐蔽的角落,用一些破旧的草席和木板虚掩着,制造出一种被遗忘、被无意中发现的假象。做完这一切,她已是满头细汗,腹中的胎儿似乎也因母亲心神的高度紧张而躁动不安。她扶着土窖冰冷的墙壁,大口喘着气,脸色有些发白。
“玉卿!玉卿你在里面吗?”萧劲衍焦急的声音突然在土窖外响起,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他巡视完营地,发现黄玉卿不在帐中,又听老将军说她在后面查看废弃辎重,便寻了过来。
黄玉卿心中一紧,连忙强作镇定,扶着腰走了出去。“劲衍?你怎么过来了?”她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却掩不住眉宇间的疲惫。
萧劲衍一眼就看到了她额角的汗珠和略显苍白的脸色,心头猛地一揪,快步上前扶住她,声音里满是心疼:“你身子重,怎么一个人跑到这破地方来?风沙大,仔细着凉。”他一边说着,一边用自己的大氅将她裹紧。
就在这时,萧老将军也拄着拐杖,在一名亲兵的搀扶下,故作惊喜地走了过来,指着土窖深处,声音洪亮地喊道:“劲衍!快!快来看!老天开眼!老天开眼啊!”
萧劲衍和黄玉卿同时看去。只见老将军激动得声音发颤,用拐杖指着土窖最里面被草席半掩着的地方:“是粮!是粮啊!老头子想起来了!离京前,我怕路上有变故,特意命人将一批应急的精粮和盐巴,混在那些准备丢弃的破烂辎重里,藏在这土窖最深处!走得匆忙,连老头子自己都把这茬给忘了!方才玉卿陪我来查看旧物,无意间扒开这些破烂,竟、竟寻到了!天佑我萧家军!天佑我萧家军啊!”
萧劲衍猛地转头,看向土窖深处。在昏暗的光线下,几袋鼓鼓囊囊的粗麻袋果然隐约可见!他几步冲上前,拨开草席和木板,双手颤抖着解开麻袋——里面是雪白饱满的大米!是金黄的麦粒!是粗粝却散发着生命气息的玉米!还有几包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海盐!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如同惊涛骇浪,瞬间冲垮了萧劲衍所有的理智和防备!他猛地回头,目光如炬,死死盯住黄玉卿!那眼神里,有绝处逢生的巨大震撼,有对“天降”奇迹的难以置信,但更多的,是一种洞悉一切、穿透灵魂的锐利审视!
黄玉卿被他看得心头一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扶着腰的手指微微发颤。她迎上萧劲衍那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目光,强作镇定,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谎言的泡沫在如此近的距离下,脆弱得不堪一击。
萧劲衍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足足数息,那锐利如刀的眼神,似乎要剖开她的灵魂,探寻那隐藏在“巧合”之下的真相。黄玉卿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震惊、狂喜、困惑、探究……最终,所有的情绪都沉淀为一种深沉得令人心悸的凝视。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她面前,高大的身影几乎将她完全笼罩。
“玉卿……”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颤抖,却又奇异地平静下来,仿佛风暴过后的海面,深不见底。他伸出手,不是去触碰那些粮食,而是用那双沾满风沙、刚从战场上归来的粗糙大手,轻轻握住了黄玉卿微凉的手。他的掌心滚烫,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和温度。
“祖父说得对,”他缓缓开口,目光深邃地望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清晰无比,“是天佑我萧家军。”他顿了顿,握着她的手不自觉地收紧,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更是……天佑我萧劲衍,得遇于你。”
这句话,像一道暖流,瞬间击溃了黄玉卿所有强撑的防线。她眼眶一热,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她读懂了他眼神中的一切——他知道了!他或许不知道那“空间”的玄妙,但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巧合”背后,必然有她的手笔!他没有追问,没有质问,而是选择了最深沉的信任和守护!这份信任,比任何言语都更让她心潮澎湃,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