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包子管够(第2页)
就在这时,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苏清柔穿着件藕荷色的棉袄,被几个牧民簇拥着走了过来。她看到棚子里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那副温柔的样子。
“玉卿妹妹,你可真有办法。”苏清柔走到黄玉卿身边,声音柔柔的,“只是这面粉和肉都是稀罕物,一下子都做成包子,怕是不太妥当吧?要是吃完了,后面的日子可怎么过。”
她这话正说到了一些牧民的心坎里,有人忍不住点头附和。黄玉卿看了苏清柔一眼,心里冷笑。这女人,昨天用几件首饰换了点粮食,博了个好名声,今天就想来挑她的错处。
“苏姐姐这话就不对了。”黄玉卿提高了声音,让周围的牧民都能听见,“眼下大家最缺的就是能填肚子的东西,包子热乎,管饱,能让大家有力气熬过这大雪天。至于以后的日子,我早就想好了,等雪停了,就让人去中原运粮食,咱们的酒坊和牧场也能换钱,还能饿着不成?”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语气坚定:“我黄玉卿在这儿放句话,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大家饿着。今天的包子,管够!”
“好!”人群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叫好声就像潮水似的涌了起来。老阿妈的眼泪掉了下来,抱着孩子给黄玉卿作揖;几个年轻的牧民搓着手,眼睛里满是感激;连旁边的士兵们,看黄玉卿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敬佩。
苏清柔站在一旁,脸色白了白。她没想到黄玉卿几句话就把人心拢了过去,心里又气又急,却又说不出什么来,只能讪讪地站在那里。
说话间,第一锅包子已经蒸好了。锅盖一掀,一股浓郁的肉香混着麦香直冲鼻子,白茫茫的热气里,一个个圆滚滚的包子泛着油光,看着就好吃。
“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都有份。”张管事拿着个大勺子,给大家分包子。
牧民们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碗或者布,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包子。轮到老阿妈时,张管事给她舀了四个大包子,还特意多浇了点肉汤。老阿妈颤巍巍地接过,给孩子塞了一个,自己也咬了一大口,眼泪又掉了下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吃,真好吃,谢谢黄姑娘,谢谢黄姑娘……”
孩子们吃得最开心,手里拿着包子,小脸吃得鼓鼓的,嘴角还沾着油,跑着跳着,笑声在营地里回荡。大人们也都狼吞虎咽地吃着,有人吃着吃着,就红了眼眶。他们在朔北住了一辈子,还从没见过哪个贵人像黄玉卿这样,肯把这么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这些牧民随便吃。
黄玉卿站在棚子边,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的这点事不算什么,但至少能让这些受苦的人暂时忘记饥饿和寒冷。她转头看向苏清柔,发现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心里不禁冷笑了一声。
就在这时,翠儿悄悄走到黄玉卿身边,低声说:“夫人,刚才我看见苏姑娘的贴身丫鬟,鬼鬼祟祟地往牧场那边去了,手里还拿着个小布包,不知道装的啥。”
黄玉卿眉头一挑。牧场那边除了牛羊,就是储存的草料和饲料,苏清柔派人去那儿做什么?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却不动声色地说:“知道了,你让人悄悄跟着,别打草惊蛇。”
翠儿点头应下,转身去安排了。黄玉卿看着远处白茫茫的牧场,心里忽然升起一丝不安。苏清柔这个人,心思深沉,绝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她到底想做什么?
包子还在一笼笼地蒸着,香气飘满了整个营地。牧民们吃着包子,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谈论着开春后的打算,营地里的气氛渐渐活泛起来。有人说要跟着黄姑娘种耐寒作物,有人说要去酒坊帮忙,还有人说要去牧场放羊,大家都觉得,只要跟着黄玉卿,日子就一定能好起来。
黄玉卿看着这一切,心里踏实了不少。她知道,解决了眼前的粮食危机,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她去做。牧场的牛羊需要照料,酒坊的烈酒需要运出去销售,来年的耕种需要提前规划,还有苏清柔那边,也得时刻提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