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风雪中的暗流
朔北的风雪,仿佛被某种无形的怨念加持,整整肆虐了七日七夜。铅灰色的天幕沉沉压下,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一片混沌的苍白。校场上,黄玉卿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朔风卷着雪沫,抽打在她早已冻得通红的脸颊上,带来阵阵刺痛。台下,是数千名衣衫单薄、面带菜色的牧民和士兵,他们蜷缩在勉强能遮挡风雪的角落里,眼神里混杂着疲惫、恐惧,以及一丝被逼到绝境的麻木。
“……朔北,是我们的家!”黄玉卿的声音穿透风雪,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她身后,士兵们正将一袋袋散发着微弱热气的黑色颗粒分发给前排的牧民代表。“这是‘暖石炭’,燃烧持久,无烟无毒,足够支撑到雪停!还有这些,”她指向旁边堆放整齐的、用厚油布包裹的块状物,“是高能燃料块,专供军营和重要设施取暖!记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群中,一个裹着破旧皮袄、脸色蜡黄的中年汉子颤抖着接过一小块暖石炭,用火折子点燃。一股温和而持久的暖意瞬间从掌心蔓延开来,驱散了深入骨髓的寒意。他浑浊的眼睛里猛地迸发出光亮,对着高台的方向,用尽力气嘶喊起来:“是暖的!真的暖和!黄夫人救了我们!”这声呼喊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瞬间点燃了人群压抑已久的希望。感激的、激动的、劫后余生的呼喊声汇成一股洪流,冲破了风雪的咆哮。
“黄夫人万岁!”
“朔北不倒!”
高台之上,黄玉卿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暖石炭和高能燃料块,是她动用空间储备的“科技”产物,在关键时刻稳定了人心。然而,她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在人群的边缘,几个身影正悄然隐入更深的阴影里,眼神怨毒,如同淬了毒的冰锥。苏清柔的人!她心中警铃大作。这些天,她动用空间里的灵泉,混入有限的饮水和粥食中,救治了大批冻伤和患病的牧民,效果显著。但苏清柔散布的“黄夫人克扣物资,用邪物害人”的谣言,如同跗骨之蛆,仍在暗中发酵,伺机反扑。
夜幕更深,风雪稍歇,但寒意更甚。黄玉卿在将军府密室,就着昏暗的烛光,与萧劲衍对坐。桌上摊开的,正是那封从京中辗转送来、被靖王亲笔加密的密信。
“夫人,靖王这封信……”萧劲衍眉头紧锁,手指重重敲在信纸上,“表面上是‘体恤边关疾苦’,提出以‘官方’名义,用远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我们所有的烈酒和肉干,并承诺提供京中稳定的销售渠道。甚至,他还‘慷慨’地提出,可以拨付一批粮食和布匹作为‘赈灾’。”
“条件呢?”黄玉卿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洞悉一切的冷意。
萧劲衍深吸一口气,念出信末的关键字句:“……唯望朔北能坦诚相待,共享酿酒之秘法与耐寒作物之良种,以利天下苍生。若能得此‘善举’,本王必在圣上面前,为萧将军与夫人美言,或可促成将军暂离朔北,回京述职,共享太平。”
“共享秘法?回京述职?”黄玉卿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指尖在“共享”二字上轻轻划过,“这哪里是合作,这是赤裸裸的掠夺!他要的,是朔北赖以立足的根基!至于‘回京述职’……”她抬眼看向萧劲衍,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靖王这是在试探,更是在分化。他以为,在朔北苦寒之地待久了,你会动心?或者,他是在暗示,只要我们交出技术,就能摆脱这‘苦差事’,甚至……在朝中谋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