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四川青城山——古观夜影(3)(第2页)
后来他们去博物馆比对,发现竟和馆藏的一双明代云履鞋底花纹几乎一样。
那云履是当年道士穿的,鞋尖带点弧度,花纹是浅浅的云纹。
更奇的是测温仪和电磁检测仪。
三清殿周围几块地方,温度比别处低了两三度,尤其是靠近墙角的位置,总透着点凉意。·墈-书/屋/ ?唔¨错.内`容_
电磁脉冲也怪,时有时无,仪器屏幕上跳着微弱的波纹,可查来查去,找不出源头,既不是电线干扰,也不是山里的磁场异常。
老师们把结果跟老道长说的时候,语气都挺谨慎:“这些数据没法完全用常理解释,但也不能说明就是……”
老道长听完,只是点点头,没多问。倒是年轻道士们凑在一起嘀咕:“这么说,那些影子真不是瞎编的?”
道教协会的人也翻了古籍,查出《青城山志》里的记载。
1646年那七位道士殉道后,“每逢清明,常有青衣道人绕殿,似在诵经,似在巡逻”。
老道长知道这些后,也没多说啥,只是吩咐徒弟在三清殿里添了七个蒲团,又让清明节加一场法事,就按早年的仪式来。
说来也奇,4月18号那场法事做完,夜里的影子和念经声就断了,跟从没出现过一样。
只是打那以后,太清宫有了个新规矩:每年清明守夜,道士们都会在三清殿门口点一盏青灯,灯芯挑得细细的,说是“给老道长们照个路”。
现在游客去三清殿,还能看见窗棂旁挂着块牌子,写着“清代旧窗,光影所致,偶有奇像”,字是观里的老道士写的,笔锋有点抖。
有人举着手机对着窗玻璃拍。你别说,还真拍出过几张模糊的影子,有的像人站着,有的像袍角飘动。
有人说是“老道长显灵”,有人说是“玻璃反光”。
道士们听了,只笑笑不搭话,该扫地扫地,该念经念经。
清明的事过了半年,太清宫后殿也出了点小动静,不过比起清明的“大阵仗”,就显得温和多了。
后殿在观里是最偏的地儿,里面堆着些老经书,平时很少有游客来这。
10月轮到李至明守夜,那几天下雨,山里潮得墙皮都渗水珠,木格窗的纸被风吹得“哗啦啦”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