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北京灰峪村——石炭纪岩层下的未解之谜(4)(第2页)
他爷爷以前跟他说,周玉娘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片杨树叶。那是她家院子里杨树上刚长的新叶,下葬时就跟她一起埋了。
后来这片树叶可能跟地下的石头混到了一起,慢慢变成了类似化石的东西,村里人就传,玉娘的魂附在那上面,还在等周明远回来。/优_品?暁`税-徃~ /追¢嶵·歆¢蟑_节^
“1956年赵教授那支科考队来的时候,我爸还是守墓人,他劝过赵教授,别挖玉娘坟附近的石头,可赵教授不听,非要采标本。结果当天晚上,赵教授的标本就丢了,还在帐篷外看见个穿蓝布衫的女人。我爸说,那是玉娘在提醒他们,别再动她‘住的地方’。”
王启山叹了口气,“后来赵教授又来一次,非要去煤窑里找那块碎碑,我爸拦都拦不住,他进了煤窑就没出来。有人说他是被玉娘‘带走’了,也有人说他掉进了煤窑里的暗洞,可找了好几天,连人影都没找着。”
为了让李默相信,王启山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旧布包,里面装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灰峪周氏守墓记”。
册子是用毛笔写的,里面记着从清朝光绪年间到2008年的守墓事,多次提到“看见穿蓝布衫的人影”“采的化石突然不见”“帐篷外有布鞋脚印”这些事,跟地方志里写的、科考队遇到的都能对上。
册子最后一页是他爸1957年写的,字歪歪扭扭:“赵文涛教授进煤窑找碑,没回来,窑里能听见像树叶响的声音,可能是玉娘把他留下了。”
2022年,北京市地质遗迹保护中心组织了一次对灰峪村化石坡的专业勘探,用了无人机航拍、地下雷达探测这些现代技术,想把多年的谜团弄清楚。
勘探结果出来后,专家们也觉得意外:化石坡的石炭纪岩层里,有不少“异常空洞”,最大的一个在3号煤窑地下约20米的地方,空洞里有不规则的通道,通道壁上还有像人凿过的痕迹。
更特别的是,通道里检测出了微量的有机碳和氨基酸。这些东西通常存在于生物体内,按说在亿万年的地质作用下早该分解没了,可这里居然还能检测到,而且成分和李默2018年采的“异常标本002”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