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第2页)
关系着,这朝堂上有没有野心家!
若是前者……
他们在puA李雍。
下面的人会为了几千贯而动心可以理解。
所以啊,他一看卷宗,再看口供。
几乎是在傅尧俞出庆寿宫的时候。
都堂上的宰执,当然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若是这样,他们也就不配当宰执了。
太熟悉了!
这李雍既拿得出三千贯这样的巨资给自己买官,还敢进京告御状。
明天是不是就敢以朕为棋子,算计朕了?
目无君父!
你今天都敢布局长远,算计起宰执、待制了。
地方官们一会判原告赢,一会又判被告赢。
这个人,断不可留!
再迟上半个时辰左右,其他在都堂的执政们,也都拿到了各自渠道的消息来源。
在大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看文官们天天骂内臣,动辄就重拳出击,拿几个倒霉的内臣开刀,以宣示自己的地位。
可实际上,只要屁股坐到了待制甚至宰执的位置上。
大家就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交好的内臣。
特别是现在这种少主在朝,两宫听政的特殊局面下。
内廷和外廷的往来,正在日渐亲密。
宫里面如今也不会干涉内廷和外廷之间的这种往来。
因为这是在取信于外廷。
表明宫中没有隐私!
不然,外廷的宰执,就会疑神疑鬼了。
这也是现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格局所导致的。
帝党势大!
偏生,官家年少,不能御殿听政,大权落在两宫手里。
这个时候,倘若外廷的宰执们,连宫里面的事情都不能及时掌握的话。
难保有人疑神疑鬼,进而脑补出什么东西来。
那就不好了。
所以,现在对大宋的文臣们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
一方面,天子年少,两宫听政,而两宫对庶务并不
熟悉。
大量过去属于天子的权柄,现在落到了宰执手里,东西两府权柄大涨!
两位宰相,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天子虽然年少,可在心智和能力上,却不是个少年人。
所以,他可以兜底!
像是涉及变动法令、政策这样的大事,禀到他面前,他没有反对,大家就可以放心去做。
出了差子,这位官家甚至不会甩锅宰执。
相反,他会重新部署、调整。
这就太棒了。
这也是帝党日益壮大的原因,甚至现在朝中,已经有声音在悄悄的说什么:今天子聪俊、仁圣,年虽幼冲,却已颇具祖宗法度,人君威严,堪比成王矣云云。
话里话外的潜台词,都是——天子应该赶快亲政!
也就是那位官家,从未表露过想要亲政的意思。
就连暗示性的动作也没有。
不然,可能现在汴京城里,就有一大堆人在日思夜想着,怎么让两宫撤帘,回到大内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