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

 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

 第二天,郭忠孝就将曹佾等人入宫的时间禀告给赵煦。

 选择在了七月的戊午日(初三)上午。

 对此,赵煦自是没有异议。

 同时,郭忠孝还送来了今年太学补试后的合格士子名单。

 好到几乎与恩相(王安石)的新学思想,一模一样。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

 既然内舍生加了一个。

 而是货真价实的实权横行官。

 补试按成绩,将新学生们分为两等。

 既激动,又兴奋,同时也很忐忑。

 “君素,可知官家今日召见你我,可是有差事要吩咐?”高公绘试探着询问起来。

 而抬肩舆的人,则是曹佾的儿子曹欢以及三个族人。

 关键,向宗回、高公纪的政绩也相当亮眼!

 现在是高家、向家的时代。

 可胜在价格便宜啊。

 太学祭酒令厅。

 曹佾的地位是很高的。

 但今年因为太学的内舍生不够努力,只有七个人考上了上舍。

 “幸好,当今官家圣明,能识英才,才让如此美玉,不被埋没!”陆佃感慨着,便提起笔来,将这个叫宗泽的士子的名字,提到了内舍生的名单中。

 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时,就曾想过,打通从中央到地方州县的升学系统。

 ……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位在熙河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甚至,生封郡王,受天子礼遇,以为外戚勋贵之首,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如此向宗回也好,高公纪也罢,一旦回朝,虽然从此不再可能出知掌权。

 不过,这位未来的金兵嘴里的‘宗爷爷’,这次补试成绩,似乎不太理想,只是勉强合格,被录为外舍生,名字都被写在了最后面,要不是宗泽这个名字,赵煦在现代念叨过无数次,也遗憾过无数次——惜不能重用!

 所以,在这个太皇太后圣节将近的时候,已经有大臣,开始以‘向、高二国亲,忠心社稷,用心王事,可堪外戚典范,乞推恩’的要求,要封赏这两位国亲了。

 “景弼兄安好!”

 历代以来,太学补试和科举省试的名次,宫里面一般是不会干预的。

 虽然,偶尔有些杂音,会有人杞人忧天,担心外戚坐大,希望调离这两位国亲。

 对黄隐做出这种事情陆佃毫不怀疑。

 因为这意味着,将来他们的子孙,在起跑线就已经输掉了。

 “宗泽怎提前入京了?!”

 在陆佃眼中,宗泽写的文章,可称得上是朴实无华,重剑无锋,写的是相当好!

 “至于个人荣辱、名节……皆可弃之!”

 据说,都堂那边都已经拟好了给向宗回、高公纪的封赏条件。

 肩舆放下来,是穿着郡王公服的曹佾。

 属于曹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老朽只知道,官家叫老臣做甚事,老臣就去做甚事……”

 于是,赵煦想了起来:“哦……原来是朕让陈睦办的事情。”

 不止如此,人家还没有花太多钱。

 工钱?

 如今太学三舍(外舍、内舍、上舍),员额已经达到了两千四百人。

 ……

 “果然是这贼臣!”

 大家深感——这才是圣天子!

 现在大家过的,比仁庙那时候还爽!

 这可就急坏了向宗良、高公绘。

 只有那两千四百名太学生出了阙,太学才会招生。

 然后在旁边写下一行文字:该生名字甚好,朕甚喜也,可升内舍。

 明确太学-州学-县学三级升学体系。

 但却御笔一勾,将一个外舍生,直接拔擢到了内舍生的行列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宗回、高公纪的政绩,那是相当的好。

 至于什么是优秀学生?

 均价才三十贯一匹的马,而且,大都是用绢布、铁钱以及茶叶、食盐支付的买马钱!

 这还要啥自行车?

 反正,朝廷是很满意的。

 优秀学生,录入内舍,次一级的就放到外舍。

 可是,这次却出了意外。

 说着,他就语重心长的看向这两个后生晚辈,提点起来:“两位侄孙将来侍奉官家的日子还长……”

 所以,即使钱惟演曾经站错了队。

 这是事实!

 若只是称赞,也就罢了。

 “可恨呐!”陆佃气呼呼的查起了当时负责阅卷的官员。

 错非是,该生是待制大臣推荐入京参与补试的士子。

 向宗良、高公绘,都是有亲身体会的。

 十年之内,升到正任节度,是一点毛病也没有的。

 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因为,黄隐在国子监里,一直和太学里的新党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