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第3页)
总之,太学就是这样呆板。
其在卷宗上,所引用的经义解释和典故,更是多出自《字说》、《三经新义》。
赵官家们,对外戚就这么一个要求——忠!
主要是,他们两人的哥哥现在已经是大宋外戚之中的‘贤臣’了。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个路数。
于是,赵煦想了想,提起笔来在宗泽的名字上圈了一圈。
做
完这个事情,赵煦就让冯景将名单还给郭忠孝,道:“送去太学,让陆佃循例录用。”
可能他也就没有注意到了。
同时,两人也不忘打探曹佾的口风:“郡王可知,官家这次诏我等入宫陛见,可是有什么差事?”
叫汝玩心眼?
老夫可不惯着!
这可是在靖康之难,那万马齐喑的黑暗时光中,少数闪耀的大宋之光。
人家去资圣寺朝圣的时候,无比慷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太学和科举是不一样的。
和小官家明显更亲密,应该多少有些消息。
从昨天得到通见司的通知后,他们两个人是一宿没睡。
七月戊午,眨眼就到。
慈圣光献的亲弟弟,先帝嘴里的‘舅父’,当今官家口中的‘舅祖’。
于是,在那熙州的抹邦山上,出现了汉人、吐蕃人、党项人、羌人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挥汗如雨,同心协力的诡异场面。
见到曹佾,两人连忙迎上前去,躬身行礼:“侄孙等拜见郡王!”
天可见怜,等了大半年,才终于等到了官家的召唤。
所以,好多人都南下了。
但是,太学每年新录士子,却从不固定。
两位皇亲国戚碰了面,却并不是太高兴,反而有些愁容满面。
不止如此,高遵惠还派人回京,叫上了好多外戚勋贵家里的子弟。
现在,外戚家族内部,早就已经有了觉悟了——跟着官家走,富贵大大的有!
所以,就只能在家里等着。
大家对赚钱的事情,总是很热心的。
那么拼着获罪官家,他也要坚决驳回这个不合理的指示——此乱命也,不敢奉诏!
“君素安好!”
然后,赵煦就看到了,推荐宗泽入京参加太学补试的官员名字——朝散大夫、两浙路转运使兼知明州陈睦。
他也老了!
两人说话间,一个肩舆,就被人抬着到了内东门下。
“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也就搁置了下去。
陆佃看着刚刚通见司的人,送来的天子御批过后的太学补试名录,陷入了沉思。
向宗回可能会以四方馆使遥领观察使,高公纪则可能以客省副使遥领防御使。
“这样的好文章,为何考官不取?”
好在,他们也不是没有希望弯道超车。
时隔八个月后,赵煦看到,宗泽的名字出现在太学的补试合格名单中。
这天上午,高公绘早早的就到了内东门下。
因为太学采取的是‘随缺随补’的政策。
自钱俶献土归宋,钱家世代,就谨守忠字。
老郡王是看得开的。
那不好意思,就只会录取七個。
但人家忠上不失,于是依然不失富贵、权势。
将太学报上来的内舍生和外舍生名单,随便翻了翻。
听说是在交州那边种甘蔗榨糖。
“诺!”
所有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然而,当宗泽的卷宗以及脚色被取来后,陆佃看了一遍后,眉头就皱起来。
所以,如今的太学,依然是沿用熙宁兴学时的制度。
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就被罢相。
要什么工钱?
人家自带干粮,免费修寺。
那还是在年初的时候,赵煦在将种建中兄弟召到自己身边,充为近侍时,心血来潮做的决定。
省钱啊!
此外,他们督造的资圣寺,也没花什么钱。
有识之士,都开始加入了吹捧行列之中。
奈何,他们不敢。
在高公绘眼中,向宗良是向太后的亲弟弟。
但是……
虽然庆历兴学后,太学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扩招。
据说光是吐蕃邈川大首领温溪心一次朝圣,就向资圣寺供奉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香油两千斤,还献马五百匹,以助佛事。
然而,阅卷的考官,却直接将之黜落!
未来,他的子孙可能就要看高家、向家的脸色过日子了。
反正,他赵卨也不想升官更不指望能拜任宰执,所以直接放开了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