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第2页)

 韩绛能理解张璪的心态。

 “恩相,下官如何不急?”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建州的御茶茶汤在建州的建盏之中流动,紧紧咬着盏边,轻轻抿上一口,浓郁的茶香在口腔里晕开,冲散了今天的疲惫。

 了不起,顶多换一个地方。

 很正常!

 但韩绛也有求于张璪——他要致仕了,致仕后,就要在都堂留個钉子。

 张璪的年纪,确实是很年轻的。

 张璪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给韩绛数起来了:“恩相,您看如今朝中……苏子容(苏颂)、范尧夫(范纯仁)、吕微仲(吕大防)、刑和叔(刑恕)、蔡元长(蔡京)、章子平(章衡)、沈存中(沈括)等,不是当今官家的心腹,就是官家的经筵官,可在官家面前不时出现、进言献策……”

 然而,就是这一步,却是天堑。

 张璪就是他选的钉子。

 韩绛听着,心里面明白,张璪就是来他面前诉苦的。

 “河东还有个吕吉甫……”

 因为这位老宰相,无论是在两宫面前,还是当朝官家面前,都有足够的面子。

 张璪对韩绛的话,毫不怀疑。

 他现在是尚书左丞兼门下侍郎。

 只要他反对,吕惠卿确实只能继续在河东待机。

 张璪在韩绛面前,比较放得开,道:“恩相,下官如何不急呢?”

 免得人走茶凉,自己留下的政策,被继任者破坏、颠覆。

 张璪一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

 哪怕是亲王、皇子,在宰相面前,也需要执礼而拜。

 但……

 张璪有那个能力吗?

 他资历够吗?

 他有圣眷吗?

 都没有!既然如此,他就不可能拜相!

 韩绛慢条斯理的放下手中的茶盏,道:“邃明啊,听老夫一句劝,人生啊,总是求而不得,不如放下,如此烦恼散去,自得清净。”

 他是不可能也不会推荐张璪的。

 既然如此,作为合格老练的政客,韩绛就不会吊着张璪,给其希望——这样的话,是害他,也容易留下仇怨。

 张璪叹息一声,道:“恩相之言,下官自然明白。”

 “就是这心里面不舒坦!”

 “同时,下官这心里面也实在是害怕的紧!”

 “邃明何惧之有?”韩绛笑了。

 “下官如何不怕?”张璪看向韩绛,道:“登州的苏子瞻,如今官声鹊起,就连京城之中的父老,近来也在说:登州苏知州,缘何不入京做一任开封府知府?”

 这正是张璪最大的心病!

 登州那边的苏轼,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就开窍了,官是做的风生水起,官声更是好到,连汴京人都知道了,登州出了个爱民如子而且很会搞经济、要政策的苏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