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562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第3页)

 人家的海鱼干,现在不止卖进了汴京城。

 还和朝廷要来了政策,可能要搭上朝廷重建祖宗德政——蚕盐法的东风,免税卖到天下州郡去。

 汴京人眼都红了。

 市井里的那些闲汉,更是天天在议论说什么:“祖宗以来,天下名臣,都曾权知开封府。”

 “登州的苏知州,也合该来开封府当上一年知府,造福百姓!”

 张璪已经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在酒楼、脚店,议论这个事情了。

 没办法!

 苏子瞻的这个知州,做的太好了。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都被他照顾到了。

 失地的农民、去淘金的各地淘金客、本地的士绅、形势户。

 都对其称赞有加!

 他本人,更是不止一次写词,称赞登州的鱼干、海盐。

 继去年写了那一首《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兼怀子由》后。

 今年四月,他在听说了章惇南征大获全胜后,就又写了一首《定风波.闻王师定安南》,大肆吹捧,据说还在登州那边连开了三天三夜的酒宴,庆祝这个事情。

 最近,他又写了一首诗《与文叔同游登州雨后盐场》称赞登州的盐场。

 这还不算什么!

 苏轼一个人自吹自擂,可能扩散的速度,会受到限制,三五年都未必能有什么名声。

 关键,汴京新报和汴京义报,总是会第一时间,全文刊载苏轼的这些诗词。

 然后,总有些闲的蛋疼的家伙,会写诗、写词,与苏轼遥相唱和。

 比如说,去年苏轼写完《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兼怀子由》后,他弟弟苏辙第一时间写了词回应,同时还高调的派人去买了很多的登州鱼干回去,作为给官署里的吏员的福利。

 这也就算了。

 毕竟人家是兄弟,又被苏轼点名了。

 可那些在京城的家伙,明明苏轼没有点他们的名,他们却非要凑上去凑热闹。

 比如说当时的秘书少监孙觉、孙觉的女婿黄庭坚、户部侍郎章衡甚至是元老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等,都非要凑上去,也买一些登州鱼干,然后回家吃了然后写一首诗词点评一下。

 其中影响最大的人是晏几道,居然在十天内,写了四首词,称颂苏轼的登州鱼干。

 而且每一首都是在汴京名妓的见证下,在那勾栏里一边吃海鱼干,一边抱着美人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