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741章 旱灾再起(第2页)

 包绶拱手道:“却是这些时日,吾在熙州城中所见所闻”

 游师雄笑了:“君航在好奇熙州的财路?”

 “嗯!”包绶颔首道:“吾上任前,在吏部和

户部,看过熙州元丰七年、元丰八年的税赋情况”

 “吾若没有记错的话,元丰八年熙州上报,一岁两税、免役钱等加起来,也就一万三千贯的铁钱!”

 “为此,户部每岁需拨钱数万贯以济熙州开支。”

 就这,还没有包括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拨下来的钱。

 元丰八年,朝廷拨给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的买马钱、戍边钱和军费,加起来可是超过了五百万贯!

 这也是朝中屡屡有弃熙河的声音的缘故。

 这里太费钱了!

 几乎是每年都要花数百万贯养着。

 一旦开战,耗费就可能达到千万贯之多!

 而国家岁入也就六千多万贯!

 在经济上来说,太不合理了。

 游师雄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君航所言,确是实情!”

 “元丰八年,吾为天子除为熙州知州,刚刚上任时,这熙州内外,皆为荒地、草场”

 “游牧之人,随处放牧,逐水草而居只有少数人家,才会定居垦地”

 “彼时,吐蕃阿里骨的部民,有时候也会带着牲畜,进入熙州、河州等地游牧”

 “那为何?”包绶不解了。

 “君航在来时,可看到了熙州的田地?”游师雄问道。

 包绶点点头。

 “那君航可知,熙州如今主要种的都是什么?”

 包绶摇头。

 “棉花!”游师雄轻轻吐出一个词。

 “去年熙州全州,有棉田一万余亩,每亩摘棉铃十二斤,为钱一千二百文!”

 “且有德音旨意,熙河兰会路垦荒,五年免税,无出役钱!”

 “因此之故,如今整个熙河路,皆在垦荒以种棉!”

 “今年春播,单单是熙州一州,棉田就多达千顷!”

 包绶听着瞪大了眼睛:“一千顷!?”

 这个数字,便是放在他的家乡庐州,也是了不得数字了。

 “是啊,除了棉田,还有差不多数字的土地,在种着苜蓿、大豆、绿豆、大麦、青稞等等”

 “光是靠着种棉,君航的本宗,今年年底就可能赚得数十万贯!”

 包绶听着,咽了咽口水:“数十万贯?”

 “嗯!”游师雄道:“君航的本家,可不简单呦!”

 “包顺一族,不止在熙州垦荒,兰州、河州、会州,也有他们的棉田!”

 “光是给他们种地的雇工,如今就已经有着两万余人,再算上他们自己部族里的青壮,其棉庄里有五六万人的青壮在日夜劳作!”

 包绶楞了,然后他想起了一个事情:“熙河路户口,加起来也就十五六万户,不足百万”

 “那是以前!”游师雄道:“如今的熙河路户口已近三十万户,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口了!”

 “啊!”包绶张大了嘴巴。

 元丰八年,熙河路才百万人口。

 两年时间,就涨了五十万?

 “景叔”包绶郑重的问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游师雄笑了:“自然是招降纳叛、柔服远方”

 然后,他就开始向包绶详细介绍起了,这过去两年,主要是去年的熙河政策。

 包绶听完,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都想不到,在这天下人嘴里的苦寒之地,朝臣们眼中的赔钱货。

 这熙河路,在过去两年,竟发生了如此变化!

 而且,熙河上下的胆子,也真的是大的出奇!

 譬如游师雄告诉他,如今兰州的赵卨,正在积极招降去年被俘的青宜结鬼章之子结瓦龊,一旦结瓦龊归降,熙河路立刻就能得到十几万青壮劳动力!

 听完游师雄的介绍,包绶沉默许久,良久之后,他才问道:“景叔”

 “熙河的棉庄中的雇工真的是雇工吗?”

 游师雄颔首:“自然是雇工!”

 全部签了契书,还在官府备案了。

 当然

 大部分雇工,根本不识字。

 同时,不少人的契书,是他们的首领代他们签的。

 但,确实全部是雇工。

 尽管契书期限长了些,尽管,雇主们对雇工们极尽压榨,雇工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艰苦了些,死亡率也高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