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八百一十章 曾布的情诗(第3页)

 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曾布提笔在词后写到:因读夫人之词,吾不胜惭愧,思及当年燕好,如今纷飞,情之所起,难以言说,故写此词,以记与夫人之情。

 曾布怀中的小蛮,也看到这些文字。

 她痴痴的笑着,因她知道,这首词实际上是自己的丈夫写给她的。

 这让她很开心。

 唯有一点不满意的是——这么好的词,却要送给那个女人!

 那个已经四十好几,人老珠黄的老女人!

 那个还不肯死,将正妻的位子让给她的可恨女人!

 但,不管怎样。

 很快的,在扬州市井中,一首名叫《武陵春》的思妻词,不胫而走,并很快被人疯传。

 无数人,因词中的温柔诗词,以及对妻子的浓浓爱意而沉醉。

 只是……

 当这首词,沿着大运河,传到了江宁府的时候。

 王安礼拿着这首词就笑了起来。

 “曾子宣的这首《武陵春》确实是极好!”

 “只是……”

 “假若曾子宣与其妻魏氏,是如此的恩爱……”

 “他何必写这首《武陵春》?”

 他的长兄王安石,与长嫂吴氏,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成婚之后,更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离不弃,互相扶持,相互依靠。

 哪怕到了现在,两人都已白发苍苍,历经了无数风霜与磨难,但依然能双手紧握,漫步在保宁禅院的竹林中。

 也依然能你喊我‘獾郎’,我唤你的乳名。

 他们之间的爱恋,需要诗词文章来衬托吗?

 不需要!

 确实,他们互相彼此给对方都写了很多诗词。

 但,这些诗词,没有一首流传出去。

 唯一在外传的嫂嫂诗词,只有一句《定风波》的残句:待到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

 只是在记述与亲友游乐的场景而已。

 而且,文字之中的欢快与幸福,是不受限制的满溢而出。

 每个读者,都能从文字中感同身受。

 而另外一个国朝夫妻典范,司马光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司马光与其发妻之间恩爱数十年。

 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即使其妻不能生育,他也依旧与妻子相守百年。

 司马光什么时候需要写诗词来表达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啊……

 王安礼放下手里的诗词,轻笑一声:“正经人谁写情诗啊?”

 “哪个恩爱夫妻,需要靠着这些东西来证明彼此的感情?”

 “我兄长不写,司马十二也不写!”

 “就你曾子宣写?”

 “呵呵!”

 “下贱!”

 然而,曾布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王安礼陷入了沉思。

 正好,这个时候,两个月前,被他的兄长从泉州请到江宁来帮助教学的郑侠,来到他府上。

 郑侠是受邀来与他商议江宁书院的扩建事宜的。

 江宁书院,一开始是准备拿着江宁府府学的旧学舍来办的。

 但很快,随着天下士子纷至沓来,旧学舍已不能容纳这么多人求学。

 天子听说后,特旨批了十万贯的办学经费。

 让他这个知江宁府,在江宁书院附近征地建设一个至少一百间学斋的书院。

 本来,这事情应该是他兄长亲自办的。

 但,兄长身体不太好,于是,此事便落到了郑侠手中。

 “介夫来的正好……”王安礼见到郑侠,就将手里的曾布词交给对方,问道:“介夫曾与曾子宣为友,且看一看,这曾子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郑侠拿着曾布的词,看了一遍,就笑了起来。

 “曾子宣,这是在逢迎当朝的太皇太后呢!或许是想着靠这个办法,来让太皇太后抬举他吧!”

 “嗯?”

 “太皇太后与英庙当年是如何?”郑侠耸耸肩膀。

 王安礼恍然大悟。

 对啊!

 太皇太后当年和英庙,也算是另一种类型的模范夫妻了。

 英庙无论是登基前,还是登基后,都没有妃嫔。

 所以……

 这曾布是通过这种办法,来营造他也是这样的人的形象,从而让太皇太后高看他几眼?

 这有用吗?

 王安礼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