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八百二十章 蔡京:我想当个好官!(第3页)

 兵法云: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赵煦回忆着方才蔡京在他面前的行为,他知道的,蔡京大抵,就是在做着这样的事情。

 放下手中的报告,赵煦扭头对冯景吩咐:“冯景啊,去问问石得一,让石得一去查查,近来开封府是否有在大量举行公考招募……”

 随着元佑三年的龙飞榜科举临近,来自天下州郡的贡生以及那些没有卷过本路学子,只能冒险进京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得到大人物赏识的士子们,从天下州郡纷纷入京。

 汴京城内的学子日渐泛滥。

 与之相对的,自然是房租大涨!

 店宅务赚钱赚到手软!

 而大部分士子,其实都不是什么有钱人。

 何况千里迢迢入京,就算有钱,他们也带不了多少。

 于是,这些提前入京备考的人,在入京后首先就要想,怎么养活自己的事情。

 为了能有个住的地方,为了一日三餐温饱。

 这些人将别无选择。

 为了在汴京城待下去,他们什么事情都肯做的。

 别说参加公考了。

 在过去,甚至有士子是在汴京城,靠着给人当随从、仆人生存下来的。

 而这些人,就是现在蔡京最好用的牌!

 “诺!”冯景领命而去。

 ……

 蔡京骑着马,在元随们簇拥下,回到开封府府衙。

 他的亲信心腹周邦彦,已带着人在府衙内,专属于权知开封府退衙后议事的令厅等着了。

 周邦彦是太学生,而且是太学生的首领,如今在太学为太学正。

 但从今年开始,他在太学中待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因为他攀上了蔡京的大腿!

 准确的说,他不是今年才抱上的蔡京大腿。

 早在元丰六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蔡京的赏识——彼时,周邦彦写出了着名的《汴京赋》。

 先帝见之大喜,亲自召见于他,还命人在都堂朗诵其所写的《汴京赋》。

 在这个过程中,周邦彦认识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了蔡京。

 等到元丰八年,先帝驾崩,新君即位后,因为蔡京进入了新君的核心小圈子,得到了重用。

 周邦彦便开始刻意的接近蔡京,蔡京也很喜欢他,经常的接见他,与他聊天。

 周邦彦大喜,于是他便经常性的往来开封府。

 从去年,天子亲临太学后,执掌太学的陆佃,开始提倡太学生应该多多参与政治,鼓励太学生中的上舍生,积极到有司官衙观政。

 周邦彦便在今年年初,趁机以观政的名义,来到了蔡京身边。

 “明府入宫面圣如何?”进了令厅,周邦彦将门窗关起来,然后拱手问道。

 蔡京坐下来,喝了口茶,便道:“主上圣哲,已是金口玉言,降下德音指挥,许我便宜行事!”

 回想着在宫中的种种,蔡京也是忍不住在内心感慨不已。

 少主虽然年纪小,但城府和心思,却不逊成年的君主,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成年君主更加莫测。

 好在,他素来言出必行。

 周邦彦听了,却是喜道:“恭贺明府!”

 “有少主德音为旨,明府便再无后患矣!”

 蔡京颔首:“善!”

 “美成可依先前部署,缓缓发动!”

 蔡京昂起头,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此番,吾与美成,当尽扫开封府府界沉珂!”

 “还开封百姓一个郎朗乾坤!”

 “更还千万良善守法商贾一个公道!”

 这样说着,蔡京豪情万丈!

 他甚至已经在畅想着,此事成功后,万民称颂,开封府内外,皆将他比作包孝肃公一般的清官、父母官的场景了!

 这让他飘飘欲仙!

 也叫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他回忆着当年,他全力促成了木兰坡工程后,天下舆论和百姓们对他的赞美、歌颂。

 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也是他迄今依然在回味着的美好岁月!

 周邦彦看着蔡京的模样,毫不犹豫的纳头就拜:“学生谨遵明府之命!”

 他知道的,这个事情只要成了,对他来说,等于保送太学生出官名额,而且可以拿到状元才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