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断尾求生(第2页)

 

碰的好,碰到宰执、宫里面心里去了。

 

板子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

 

了不起出去一两年,就可以风风光光回来。

 

文彦博这么些年,就没有对头了吗?

 

不可能!

 

所以,只要做得好,说不定就可以抱上一条大腿,从此平步青云。

 

哪怕没有成功,其实也不亏。

 

可以树立一个铁骨铮铮,为国无惧权贵的形象。

 

毕竟,他们是言官,吃的就是这碗饭。

 

可哪里晓得,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最初的奏疏,进了宫里,就石沉大海。

 

就在他们以为,这奏疏再也没有回应的时候。

 

却被人捅了出来。

 

然后,短短一天内,就闹得满城风雨。

 

整个汴京都知道了——有御史上书,请求让四朝元老,定策功臣文彦博退位让贤。

 

尤其是那个汴京新报的胡飞盘,在这个事情上,上跳下蹿,唯恐天下不乱。

 

终于是把这个事情,从单纯的朝政,变成了民间广泛议论的八卦。

 

于是,天子亲幸文府,慰勉元老。

 

事情再也不受控制了。

 

毕竟,天子都亲幸文府了。

 

这说明什么?

 

天子认为,国家大事离不开这位平章军国重事、太师的辅佐、匡正。

 

天子是英明的,不可能错的。

 

那么,就只能是他们错了。

 

做错了事情,被打屁股很正常。

 

所以,聪明的人,现在就该赶紧跑路,去外面避避风头,等风头过了,没有人记得这个事情再说。

 

吕陶点点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好在,不算全亏。”

 

文彦博又不是制钱,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

 

总会有人讨厌他。

 

所以,这个事情他们也不算全输。

 

文彦博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

 

他还能活几年?

 

等他死了,大家就可以风风光光回来。

 

说不定还能借着这个事情,被某些大人物看上。

 

他们还年轻,等得起。

 

但刘奉世,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

 

吕陶和朱光庭见了,非常奇怪。

 

“仲冯,怎忧心忡忡?”朱光庭问道。

 

他和刘奉世不仅仅是好友,还是知己。

 

朱光庭师从国朝大儒胡瑗,和殿帅苗授、翰林学士范纯仁算是同门——不过,苗授学的行伍、军事,范纯仁学的是经世致用,而他学的是儒家经义。

 

这也是安定先生治学的特点。

 

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教授。

 

而刘奉世的父亲是大儒刘敞,其与安定先生友善,安定先生在时,经常带着朱光庭他们游学四方,拜谒各方大儒,其中就有刘敞。

 

故而,朱光庭和刘奉世有着三十多年的交情。

 

刘奉世皱着眉头,说道:“公琰听说了吗?”

 

“嗯?”

 

“都堂已经通过了王子韶任为吏部侍郎的熟状,已令中书舍人草拟,并呈两宫……”

 

“若无意外,这衙内钻,就可能要升待制!”

 

从考工员外郎,到吏部侍郎。

 

这是质的飞跃。

 

祖宗之制,碍止法下,这种升迁是磨勘所不能升的。

 

因为,跨过去这一步,就摸到待制级别的门槛了。

 

制度,六部尚书、侍郎,皆会加馆阁学士衔。

 

最低也是龙图阁直学士。

 

吕陶和朱光庭听着,面面相觑。

 

“王子韶的熟状,已经拟好了?”

 

“中书舍人、给事中……”

 

“就没有异议?”

 

吕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随着刑恕顺利升任翰林学士,他空下来的中书舍人一职,由起居郎范百禄兼任了。

 

而在不久前,随着天子下诏,命都堂记苏辙姓名,列于堂薄。

 

这也宣示着,苏辙不久将升中书舍人或谏院的左、右司谏。

 

这样一来的话,未来中书省中书舍人,都将是旧党士大夫。

 

范百禄、彭汝砺、苏辙。

 

而门下省的给事中,则早在去年,就已经被旧党包圆了。

 

哪怕后来彭汝砺因为张吉一案,驳回了诏书,因此得罪两宫,被改为中书舍人。

 

但接任彭汝砺的,却还是旧党的林旦。

 

刘奉世悠悠一叹,道:“给王子韶写草制诏书的是范百禄……”

 

“范子功?”朱光庭和吕陶惊呼出声:“怎么可能?”

 

范百禄可是根正苗红的旧党!

 

乃祖伯,就是国朝名臣——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