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要离刺荆轲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断尾求生(第3页)

 

他的堂弟,是深得司马光、富弼还有文彦博都喜欢的唐鉴公范祖禹。

 

这样一个人,会给王子韶这样臭名昭著的新党干将写外制诏书?

 

太荒唐了吧?

 

刘奉世惨然一笑:“怎么不可能?”

 

“可不要忘了,范百禄……可是先帝的心腹!”

 

旧党里,当然不乏,视先帝为尧舜,只是误入歧途,需要引导的大臣。

 

范百禄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素来被人视作帝党。

 

当年,李士居、赵世居一案,就是范百禄不顾阻拦,穷治到底,冒着巨大的风险,将之办成的铁案。

 

也正是因为这个案子,范百禄简在帝心,为先帝信赖。

 

当今官家即位后,更是优容备至。

 

先以范百禄——皇考近臣,朕之亲爱大臣的理由,任用为起居郎。

 

从此,日夜在君前候命。

 

刑恕升任翰林学士后,范百禄特旨拜中书舍人,但依旧兼任起居郎,随时候诏。

 

刘奉世,在元丰时代,在朝中多年,他当然知道,范百禄的立场。

 

这就是个忠君思想已经入脑,无可救药的人。

 

当今官家更是和先帝一般,对其信爱无比。

 

多次曾在殿中,以表字称呼,还曾和宰执们说:“起居郎百禄,乃皇考所遗朕之忠贞大臣也!”

 

我爹给我留下的忠臣啊,你们要多照顾!

 

甚至爱屋及乌,在去年特别下诏,赠范百禄亡父范锴兵部侍郎,追封其生母王氏为华阳郡君。

 

在官家如此厚遇下,范百禄什么事情都肯干!

 

朱光庭、吕陶顿时沉默了。

 

良久,朱光庭才道:“仲冯的意思是?”

 

刘奉世点点头。

 

官家要用的人,他们却想要阻拦。

 

所以,这是官家给他们的一点小小教训?

 

三人,顿时心有余悸的缩了缩脖子。

 

吕陶和朱光庭更是不敢问门下省给事中为何不封驳了?

 

因为,门下省如今在任给事中,虽然都是旧党,但有一个和新党关系密切的人——林旦。

 

林旦的亲大哥,就是已经南下的执政章惇的密友林希。

 

林希此人,铁杆的新党了。

 

和章惇、吕惠卿等人关系都很好。

 

兄弟两人虽然政见不合,但……这种兄弟表面政见不合,私下穿一条裤衩的事情,在大宋还少吗?

 

刘奉世,却比吕陶、朱光庭想的还要远。

 

“那个案子,不能再拖了……”

 

“更不能让傅中司查下去了!”

 

傅尧俞,软硬不吃,铁面无私。

 

他继续查下去的话,搞不好会酿成大案。

 

刘奉世对此是有经验的。

 

当年的陈安民一案,就是这样,以点带面,以小带大。

 

他的恩主吴充,就此罢相,旋即郁郁而终。

 

他更是在地方流连了数年,才终于等到机会回朝。

 

如今,李雍案也是这样。

 

再查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

 

搞不好,可能会牵扯到都堂。

 

这元祐初年,众正盈朝的局面,可能会因为这个案子而受到影响。

 

甚至可能会成为新党反攻倒算的借口——你们在干什么?

 

你们上台才几个月?就做出这样的事情!

 

再让你们把持朝政下去,天下事还得了?

 

又菜又爱玩!

 

滚开,让真正的大臣来辅佐天子!

 

想着这些,刘奉世就对吕陶和朱光庭道:“元均兄、公琰兄……”

 

“吾等离京之前,还是先把李雍案定下来吧!”

 

汴京新报,天天说,御史台的安惇刑讯逼供,张汝贤更是日夜在有司拷打相关人犯,小道消息已经闹出人命了。

 

虽然此事,十之八九又是安惇等人在放假消息——关押人犯的地方,现在都有着禁军把控,针扎不进,水泼不透。

 

外人根本不知道,安惇和张汝贤在里面搞什么?

 

只知道他们日夜审讯,穷追不舍。

 

中司傅尧俞则扑在卷宗上,一个个的清查。

 

再让他们这么查下去。

 

太危险了!

 

吕陶、朱光庭听着,都是微微点头。

 

确实,李雍是该适可而止了。

 

再查下去,大家伙就都得被责罚、降授甚至编管了。

 

这个事情,还真的只有他们这些被迫要离京的人才能做。

 

破罐子破摔嘛。

 

大不了,肉身抗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