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成王败寇(第2页)

这个年仅五岁的皇孙,正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大明培养着新一代的人才。
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大明艰难求生,毕竟成王败寇可是万界的至理名言。
……
卯时初刻,南京城在晨曦中苏醒。
但明熥商行总号后院早已灯火通明,二十辆马车整齐排列,伙计们正将货物装车发往各地。
“小心些!这车花露水要发往苏州沈家。”大掌柜周先生站在台阶上指挥,“那车白酒是西安秦王府订的,用软草垫好!”
账房内,十余名学徒正在核对前日账目。
新式的复式记账法让账目一目了然,但学习过程颇为艰难。
“借贷必相等……”一个小学徒挠头苦思,“这笔运费该记借方还是贷方?”
“记借方。”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初露气势的马和含笑走进,“运费是支出,自然记借方。你们要记住,皇孙教的这套记账法,关键在平衡。”
“见过马管事。”小学徒们慌忙起身行礼。
“免礼!”马和摆摆手,径直走向周先生:“周掌柜,今日要发往北平的货备齐了吗?”
“马管事放心。”周先生递过货单,“燕王府要的三百坛白酒、五百块香皂都已装车。另外,杭州沈家刚传来消息,要求再增订一千瓶花露水。”
马和仔细查验货单,突然指着一项问道:“噢?这二十箱琉璃瓶为何要走漕运?”
“这是皇孙特意吩咐的。”周先生压低声音,“说是要在运河沿岸展示咱们的货物,相当于移动的招牌。”
巳时正,商行前厅开门营业。
等候多时的顾客蜂拥而入,其中不乏各地来的客商。
“周掌柜!”一个山西口音的商人急切地说,“俺们那儿的香皂都断货半个月了,这次说什么也得给俺五百箱!”
“李东家莫急。”周先生笑着安抚,“新工坊下月就能投产,到时优先给您供货。”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几个波斯商人带着翻译前来,指着货架上的花露水比划不停。
通译解释道:“这几位波斯客商想订购三千瓶花露水,运往撒马尔罕。”
周先生心中暗惊,面上却不动声色:“三千瓶要等三个月,而且需要预付三成定金。”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每瓶二两银子的价格成交。
这笔生意仅定金就收了一千八百两。
午时,马和来到后院工匠坊。
这里与商行一墙之隔,便于随时改进产品。
“李师傅,新式香皂的模具做好了吗?”
“马管事请看,”老工匠李福呈上新模具,“按皇孙画的图样,刻了梅兰竹菊四君子花纹。”
“很好。”马和仔细端详着模具,“皇孙说,要在重阳节前推出这批新品。”
未时三刻,周先生正在核对各地加盟商的账目,忽然伙计通报:“应天府衙来收税了。”
税吏笑着走进来:“周掌柜,这个月生意兴隆啊!”
“托皇上的福。”周先生递上账本和税银,“这是本月税款,共计两千三百两。”
税吏清点后出具税票,忍不住感叹:“你们明熥商行可是纳税模范,要是其他商号都像你们这般诚信纳税,咱们衙门的差事就好办咯。”
申时,马和召集各地管事开会。
偌大的议事厅内,挂着大明疆域图,上面标注着明熥商行的各个分号。
“西安分号上月盈利四千两,但运费过高。”马和指着账目说,“建议改走漕运到洛阳,再转陆路。”
“北平分号的肥皂销量不佳。”北平管事回禀,“北方天冷,百姓沐浴次数少。”
“那就推广香皂。”马和当即决定,“主打洁面洗手功能,包装要更精美。”
这时,一个伙计匆匆进来:“马管事,孝陵送来了新方子。”
马和展开一看,是苏宁亲笔写的香水制作方法。
他立即吩咐:“让工匠坊连夜试制,第一批样品三日后我要见到。”
“是!马管事。”
酉时,商行正式结束营业,但工作远未停止。
库房里,伙计们在盘点存货;账房内,学徒们在整理票据;工匠坊里,新产品的试制正在进行。
周先生揉着酸胀的手腕,对马和感慨:“马管事,老朽经商四十年,从未见过发展如此迅速的商行。这才一年光景,分号就开了三十多家。”
马和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意味深长地说:“这才刚刚开始。皇孙说过,明熥商行要做大明的招财童子。”
……
孝陵,苏宁正在审阅商行送来的报表。
当他看到香水试制成功的消息时,嘴角泛起笑意。
“告诉马和,”他对前来送信的伙计说,“香水定价要十倍于花露水,专供王公贵族。另外,让商行开始收购生丝,下一步我们要涉足纺织业。”
“是。”伙计恭敬应答,“周掌柜让小的请示,杭州的丝绸商人想与咱们合作,是否答应?”
“可以合作,但要控股。”苏宁毫不犹豫,“明熥商行必须掌握主动权。”
“诺。”
夜色渐深,明熥商行的后院依然人声鼎沸。
新到的货物正在入库,发往各地的车队整装待发,工匠坊的炉火彻夜不熄。
而在商行二楼的议事厅内,马和与周先生还在规划着商业版图。
墙上的大明地图,正被一个个代表分号的红点逐渐填满。
“明年要在广州设分号,专门经营海外贸易。”马和指着地图说,“皇孙说过,大海的对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周先生抚须感叹:“老朽现在才明白,皇孙要做的,从来都不只是生意。”
“当然!此时能够跟随皇孙是我等的荣幸。”
的确,明熥商行表面上是个商业帝国,实则是苏宁布下的一盘大棋。
每一家分号都是耳目,每一条商路都是脉络,而赚取的巨额利润,正在悄然改变着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