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搅弄风云(第3页)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谢承宗亲自带领一队心腹,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皇宫的密库。凭借着对皇宫地形的熟悉与高超的武艺,他们轻易地避开了守卫,找到了存放虎符的密室。在紧张而有序的操作下,虎符被顺利取出,而这一切,都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掌握了虎符的谢承宗,如同猛虎添翼,迅速掌控了京城中的禁军。他利用自己的威望与手段,将原本忠于皇帝的军队一一收服,使得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他的阴影之下。
一切准备就绪后,谢承宗决定去见谢太后。这位在朝中拥有极高声望的皇族长辈,是他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深知,只要能够得到谢太后的支持,他的摄政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当谢承宗踏入慈宁宫时,谢太后正端坐在上首,手中把玩着一串念珠,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宁静与祥和。看到侄子前来,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满是慈爱与信任。
“承宗啊,你怎么突然回来了?起义军可还安好?”谢太后关切地问道。
谢承宗微微一笑,上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礼:“起义军那里一切安好,太后勿忧。臣此次提前归来,实乃有要事需与太后商议。”
“哦?何事如此紧急?”谢太后微微一愣,随即放下了手中的念珠,认真地看着谢承宗。
谢承宗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言辞:“太后,近来朝中局势动荡,起义军亦时有不安。小皇帝年幼,难以独当一面。臣以为,当前之急,乃是稳定朝局,确保国家安宁。因此,臣斗胆请太后恩准,让臣暂时代为摄政,辅佐小皇帝处理国事。”
谢太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疑惑。她从未想过,自己这位一向忠诚的侄子,竟会有如此想法。但转念一想,谢承宗此举或许真是为了国家着想,于是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承宗啊,你的心意我自然明白。但摄政之事非同小可,需得陛下首肯方可。”
谢承宗心中一喜,知道谢太后已经上钩。他连忙趁热打铁:“太后所言极是。但陛下年幼无知,易受奸臣蛊惑。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定能辅佐陛下,稳定朝局。待陛下成年之后,臣自当还政于陛下。”
谢太后看着谢承宗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疑虑,但终究还是选择了相信。她轻轻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承宗啊,你一向忠诚于大周,我自然信得过你。但你要记住,权力乃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则利国利民,用之不当则祸国殃民。你务必要谨慎行事,勿忘初心。”
谢承宗连忙躬身行礼:“太后教诲的是,臣定当铭记在心。”
然而,在谢太后看不到的地方,谢承宗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在谢太后面前,谢承宗的话语虽显诚恳,但每一句都暗含着他精心编织的谎言与阴谋。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野心,必须先将谢太后这位在朝中拥有极高声望的皇族长辈拉入自己的阵营。
因此,他巧妙地利用谢太后对小皇帝的担忧,以及对国家稳定的渴望,将自己的计划包装成了一场“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壮举。
在谢太后点头同意的那一刻,谢承宗的心中已经开始了更为详尽的计划。他深知,仅仅掌握禁军还远远不够,要真正控制整个朝廷,甚至整个国家,还需要更多的步骤和布局。
首先,他计划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步清除那些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忠臣义士。这些大臣们虽然大多年迈体衰,但他们的威望与经验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谢承宗决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一步步削弱他们的权力,直至最后将他们彻底清除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