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的


第235章 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不过前浪的确已经没有拯救的必要了,毕竟卫所体系已经烂透了。

 

重建成本太高。

 

同样标准的官军体系也已经烂透了。

 

重建成本也很高啊!

 

还不如统统踢开,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时间迅速形成新的武力体系,事实已经证明,在比烂的时代里,团练就是成本最低形成速度最快的,尽管这种体系后患比较严重,但只要把目标放的足够低,那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我大清都能靠着团练撑半个世纪。

 

如果不是遭到降维打击,其实团练还能撑的更久。

 

老佛爷英明啊!

 

而杨丰现在要的,也仅仅是在短期内苟住而已。

 

当然,主要还是成本低。

 

一支真正意义上现代化军队的建立需要巨额的财政做保障,戚家军为什么被抛弃就是没钱啊,不是说财政扛不住,大明财政真要用好了,维持几十万戚家军化的国防军还是可以,但经过层层贪墨之后,剩下真正用到军队的钱就扛不住了。而现在真正建立一支事实上的国防军成本就更高了,因为首先得解决税收问题,而解决税收问题又得确保对地方豪强的镇压,这种镇压同样需要大量有战斗力的军队。

 

没钱建立新式国防军,那就得加强税收,但加强税收首先需要武力。

 

很麻烦的。

 

甚至有可能引发内乱。

 

对于以苟为原则的杨丰来说现在这种方式成本真的微不足道。

 

毕竟朝廷连军饷都不掏。

 

同样也不需要加强税收,以至于引发地方豪强抵抗。

 

至于以后……

 

以后再说以后吧!

 

杨郡王又不是朱家天子。

 

他才是大明目前最大的地方豪强好不好。

 

别人都是跟他学的。

 

北伐军就这样完成初步组建,目前已经到达的有一万五千人,南直隶各府还在监国朝廷手中的,基本上都是一营,一千人,装备自带,军饷自己发……

 

当然,也可以委托杨郡王。

 

但银子还是得各地耆老会自己掏的。

 

杨郡王只是保证不会贪墨他们的而已。

 

但军功赏赐由朝廷发,准确说是从缴获里面发,缴获越多,发的越多,不过缴获制度依照杨郡王,就是他那个大家一起抢,然后交给他分配的原则,各自抢各自的是坚决不行。一支军队可以烧杀抢掠,但内部纪律必须严明,好在杨郡王在这方面招牌属于金子的,大家对他还是信赖的,毕竟他有足够的记录可以证明其公正廉明。

 

营以上设旅。

 

但旅只是个架子,也就是维持一个旅统制和下属部分辅助单位。

 

重炮,医疗,工兵,骑兵等。

 

另外还有参谋团队也是必须的。

 

核心的步兵营临时搭配,根据情况加入,数量也不固定。

 

这也是这种体系下最优解。

 

毕竟步兵营背后都是地域性的,不过肯定会给旅统制们调配他们便于指挥的,更不会给吴语区的团练们配個官话区的统制。

 

至于杨丰直属的,当然就是他的三千扈从了,这可是三千精锐骑兵,战场上绝对的主力,他这种模式其实和过去明军一样,最大的问题还是大兵团野战能力,也就是拉出几万人,在野战中互相配合与敌人进行持续交战的能力,所以他同样需要一支类似家丁那样的决胜力量。

 

这支北伐军将在南京进行为期半年的整训,同时等待其他团练到达。

 

标准就是一府一营。

 

不过实际上肯定达不到。

 

南直隶能达到是因为这些府其实都很有钱。

 

江南各府穷的也就宁国,但造纸业可是独步天下。

 

再说府以外还有几个州,这些州可以和小的府合并出一个营,比如广德就是跟宁国合伙出一个营,太平跟和州也是合伙出一个营。

 

而南直以外浙江也能做到,江西就够呛了,毕竟江西让瑞州府,南安府也出一个营还是有点强人所难,但可以联合起来,比如南安可以和赣州,瑞州可以和袁州这样。而更远的两广,云贵川这些,就以省为单位吧,每个省出几个营,另外还有就是流亡分子,这些也是要代表其所在省份,比如河南,北直隶还有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