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分水岭(5)(第2页)
孙传庭撩撩袍袖,看向眼前众人道:“所以针对西北边镇的改革,卫所裁撤与建设卫所明确,也该真正意义上的推动起来了。”
“这个推动,可跟过去不一样。”
“此事真要做起来的话,就必须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推,不然的话,西北军改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督堂,这件事做起来只怕很难啊。”
陕西巡抚魏光绪听后,轻叹一声道:“不是下官要推诿,要否认什么,的确,在这几年下来,在我西北治下,各军的规模增加不少,但是西北边陲的将门势力,却一直处在时刻紧绷的状态下。”
“如果不把他们拆解开,他们只要抱成团的话,那么有些事一旦选择推了,西北肯定是处在大乱的。”
“的确。”
甘肃巡抚练国事紧随其后道:“但凡是西北这些年,没有频生的灾害,我等还无需有这般大的顾虑。”
“可偏偏近些年灾害频生,一旦西北有变的话,对于粮草的需求会成倍增加,而通往西北的要道,主要以陆运为主,这沿途的损耗太大了。”
“而今下的大明,又处在这样的境遇下,如果说我等不考虑别的,一心只想着西北破局的话,那对中枢,对社稷的损害太大了。”
魏光绪、练国事他们所讲的话,就是今下西北的困局所在。
西北是不改革,势必会完蛋的。
哪怕一些领域呈现变好趋势。
可根本性的不解决,那都是徒劳无功。
可要是改革的话,势必会有群体反扑,这造成的动荡与影响,又不是现在西北,乃至中枢所能承受的。
改革就没有一帆风顺这一说,在改革的过程中,势必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就会面临着选择,可选择是好是坏,根本就无法提前预判。
要真能预判的话,那想推动改革的大有人在。
谁不想名留青史啊。
“本督此前呈递御前的急递密奏,陛下御览后批复了。”看着众人的神态,孙传庭语气平静道。
“西安、固原、宁夏、甘肃几地筹建讲武堂一事,可以推动了,在接下来数月间,会有一批批皇家军事学院教官赶至各地履职。”
“以上几地所设讲武堂,将开设中低层将校进修班,三边总督这边会对外发布公函,分批抽调边镇,卫所的武将来进修。”
“在进修期间,将施行全封闭管理,没有通过考校的,会延期进修,而延期三次,仍没有通过的,就解除先前的军职。”
魏光绪、练国事他们的表情变了。
这件事他们事先毫不知情。
可听完孙传庭所讲,他们一个个心里激动起来。
筹设讲武堂好啊,这样就能以三边总督的名义,叫一批批将校到各地讲武堂去进修,你要是来了,那就要进行封闭式管理,这对外界就没有任何联系了,这样,即便外界有任何变动,他们也都是好不知晓的。
要是不来,那就更好处置了。
谁不来,那就上疏弹劾。
现阶段的中枢权势,可跟先前不一样了。
一旦从中枢下达罢黜决意,你要么选择乖乖低头,要么选择聚兵反抗,要是前者一切都好说,大家都相安无事,如果表现好的话,那过去的就不追究了。
要选择后者的话,那就一个下场,镇压!!
这个镇压,可不是把他们灭了就行了,这还牵扯到他们的九族。
这个就会叫别的群体有顾虑,有忌惮。
大规模的骚乱,跟小规模的骚乱,那完全是不一样的。
前者,西北或许承受不了。
但后者,西北咬咬牙,那是能够承受的!!
这就是绝对的阳谋。
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叫你们自己去想。
“督堂,这个好啊!!”
“是啊,这样以来的话,很多事情就好解开了。”
看着情绪激动的魏光绪等人,孙传庭嘴角微微上扬,这是他在西北任职以来,苦思冥想出来的解决之策。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在推动上述事宜下,几地巡抚府要做一些事。”孙传庭撩撩袍袖,看向魏光绪他们说道。
“以工代赈这件事要加大力度,以兴修驰道,开挖内陆运河,扩宽河道,增设水库、水利设施等为主,持续吸纳西北各地的破产群体。”
“当然,如此以来的话,势必会出现钱粮上的短缺,这点诸位不必担心,少府等有司这边会亲自出面,针对西北这边的以工代赈,对外颁售一批针对西北的建设债券。”
“这部分建设债券所得钱财,会由中枢层面专门组建一个有司,施行官督民办的方式,源源不断的向西北输送粮食,还有
各类建设所需。”
“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间,西北诸地将开启大基建模式,以增强各地间的联系,增强对抗灾害的能力。”
这……
魏光绪他们听到这里都惊住了。
这是对西北有利,可问题是这部分债券,是需要西北来偿还的啊,如果说偿还不了的话,那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