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天授王朝的第一页

被点名的五人依序沉稳出列,在御阶下肃然躬身领旨。

严庄,面色沉稳如古井,花白的胡须纹丝不动,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窝中,精光一闪而逝,快得让人难以捕捉。

他微微颔首,姿态恭谨,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内阁首辅的权柄与制衡之道。

颜真卿,腰杆挺得笔直,如同他笔下的正楷,方正刚毅。

他抱拳领旨,动作一丝不苟,正气凛然的目光扫过同僚,带着审视,也带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沉重。

他心中默念:国事艰难,正需砥砺前行。

王维,动作优雅从容,如同在山水画中漫步。

他躬身行礼的姿态带着诗人特有的韵律感,面上无悲无喜,只有一片沉静的湖水。

然而湖面之下,是审时度势的敏锐。他深知这位置既是荣耀,也是漩涡。

元载,头颅低垂,姿态谦卑得近乎谄媚。

他深深一揖,口中低声道:“臣惶恐,定当鞠躬尽瘁。”

然而在他低垂的眼帘下,炽热的野心如同地火般翻腾,几乎要喷薄而出。

内阁之位,是他梦寐以求的跳板。

罗晓宁,动作干脆利落,抱拳有力。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隼,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朗声道:“臣领旨!”

那份特有的干练与对新职的跃跃欲试显露无疑。

他想的很简单:陛下指哪打哪。

杜黄裳,在内阁成员身后一步处恭敬侍立,年轻的面庞上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微微低头,眼神却快速扫过前方五人的背影,默默记下他们的姿态与反应。

秘书监,天子近臣,机要之地,他深知其中份量。

一种全新的权力核心,就此奠定,无形的张力在五位阁臣之间悄然滋生。

“……分设七部:农部(掌种植、畜牧、水产、农垦)、吏部(掌文官铨选、考课、封勋)、户部(掌疆土、户籍、赋税、俸饷、钱粮、库藏、工商)、礼部(掌典礼、科举、外交、铸印)、兵部(掌士兵征召、兵籍、武官除授、邮驿)、工部(掌土木、水利、器械制造、矿冶、纺织、度量衡)、刑部(掌律令、刑狱、复核)……”

每报出一个部的名称和职责,都引起相关官员队伍中的一阵骚动和压抑的低语。

尤其是将“农部”置于七部之首,更是前所未有,打破了千百年来“吏部为天官之首”的传统。

许多老成持重的官员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而一些出身寒微或关注实务的官员则面露激动之色。

这无疑宣告了新君对“民以食为天”的极度重视,一个重农务实的新时代信号。

农部尚书由罗晓宁兼任、吏部王维兼、户部刘晏、礼部元载兼、兵部严武、工部罗晓宁兼

罗晓宁身兼农、工两部及内阁,权柄极重,引人侧目。

刑部颜真卿兼尚书等任命也随之宣布。

当念到“户部刘晏”时,一位身材不高二十多岁年轻官员疾步出列,正是以理财能臣着称的刘晏。

他目光灼灼,仿佛有算盘珠子在眼中噼啪作响,声音清亮地谢恩:“臣刘晏,定不负陛下所托,开源节流,充盈府库!”

他的自信与规划,几乎写在脸上。

“……行政七部之外,设七寺三监一府……置太常(礼乐祭祀)、光禄(膳食宴飨)、卫尉(宫廷禁卫仪仗)、宗正(宗室事务)、太仆(车马畜牧)、大理(司法审判)、鸿胪(外交接待)七寺……设秘书监(分宫内宫外,掌文书机要)、国子监(教育科举)、少府监(皇家制造)三监……不良府(掌刺探、缉捕、特殊事务)……”

袁思艺宣读这些机构的职能厘定和整合时,刻意放慢了速度。

当提到“旧有冗余如司农寺、太府寺、将作监、军器监之职能,分别并入农部、户部、工部、兵部”时,一些被裁撤或权力缩水的衙署官员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有人甚至身形微晃。

新朝“削冗增效”的意图如同冰冷的刀锋,昭然若揭。

“……武设军枢府,总揽军务,王忠嗣为大将军!”袁思艺的声音带着对军人的敬意。

王忠嗣,这位威名赫赫、曾镇守边疆多年的老帅,身着明光铠,大步出列。

他须发已见斑白,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抱拳的动作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声若洪钟:“臣王忠嗣,领旨!定当整饬武备,拱卫天授!”

他的目光沉稳,带着老将的担当。

“……下辖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总训练部、军法部……”

“设五大军团。”

“龙武军团,郭子仪为龙武大将军,驻守河北,直面幽州韩休琳;

虎贲军团,冯进军为虎贲大将军,驻守河南,直面江南永王;

天工军团,魏建东为天工大将军,坐镇关中,守好天工之城;

朱雀军团,张巡为朱雀大将军,直面蜀地;

神策军团,郭千里为神策大将军,镇守长安;

熊虎军团,熊虎中为熊虎大将军,镇守河东……”

随着一个个名字和驻地的宣读,一位位披甲大将依次铿锵出列,甲叶碰撞之声清脆密集,如同战场金戈交鸣。

他们声如雷霆地领旨:

“臣郭子仪,领旨!”郭子仪目光如电,锐利地刺向东北方,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锁定了范阳方向那个名为韩休琳的巨大威胁。他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臣张巡,领旨!”张巡神色坚毅如铁,下颌紧绷,望向西南的目光充满了决绝。剑门关外的蜀地,将是他的战场,也是帝国西南的门户。

冯进军、魏建东、郭千里、熊虎中等将领也一一应诺,雄浑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军人的铁血之气弥漫开来。

此外,“……郭襄阳为天策上将,统领一万特战黑骑,宿卫宫禁,护卫天子!”

这道旨意让郭襄阳出列。

他一身玄甲,肩披猩红大氅,身姿矫健如龙,抱拳时动作带着青年将领特有的锐气与力量:“臣郭襄阳,誓死护卫陛下周全!”他统领的黑骑是天子亲兵,地位超然,装备精良,如同裴徽手中最锋利的匕首。

“……司法独立,设监察院,颜真卿兼领……下辖御史台(纠劾百官)、大理寺(审判复核,设律例馆修法)……”

颜真卿再次躬身,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他深知,这柄监察之剑,既要锋利,更要握得正。

“……新设太医院,统管宫廷及天下医药和各州郡国办医院,正五品院使统领……”袁思艺宣读这条时,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这是裴徽力排众议加入的内容。

一些保守派官员微微皱眉,认为医者贱业,何堪如此高位?

但裴徽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无人敢置喙。

这体现了新帝对生民健康的关怀,是仁政的体现。

“……地方行政,暂循旧制,节度使留任,各赐爵禄,以示恩抚……”此言一出,站在武将队列靠后的一些身着华丽袍服的地方大员们,明显松了口气,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纷纷躬身。

这是稳定大局的权宜之计,却也埋下了隐患。

这份冗长而细致的诏书,字字千钧,如同为新朝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绘制了精确的蓝图,也奠定了未来权力运行的框架。

宣读完毕,袁思艺的声音已透出明显的沙哑,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小心翼翼地卷起圣旨,双手奉还。

广场上再次爆发出震天的“万岁”声浪,但这一次,声音中蕴含的情绪远为复杂:有对新制度的震撼,有对新职位、新格局的期许与揣测,有对自身命运变化的茫然,也有对未来的隐隐不安。这声浪比最初的朝贺更响,却也更显沉重。

接下来,是冗长的群臣上表恭贺环节。

各部、各寺、各监、各军府、地方代表……按照严格的品级和序列,捧着早已准备好的贺表,鱼贯上前,诵读着华丽的辞藻,表达着对新帝的忠诚和对新朝的祝愿。

裴徽强打精神,努力维持着帝王应有的威仪。他按照礼官的低声提示,用威严而略显程式化的语言一一回应:“朕心甚慰……卿等勉之……”

阳光渐渐升高,已近中天,炙热的光线毫无遮挡地倾泻在广场上,金砖反射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酸。

沉重的十二旒冕冠压得他额角青筋微跳,汗水顺着鬓角滑落,浸湿了内衬的丝绢,黏腻地贴在皮肤上。

衮服下的身躯也开始感到僵硬和燥热。

典礼已持续了数个时辰,但他知道,这远未结束。更耗心力的太庙祭祀,就在午后。

他端坐在至高无上的御座,目光透过晃动的玉旒,掠过阶下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孔,试图解读那些隐藏在恭敬面具下的心思。

每一道目光都带着不同的含义,汇聚到他身上,如同无数道无形的丝线缠绕。

这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山呼海啸的拥戴,此刻却像一座冰冷华丽的孤峰,将他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如同冰冷的蛇,悄然爬上心头。

“陛下,吉时将到,请移驾太庙……”袁思艺不知何时已回到御座旁,小心翼翼地压低声音提醒,打断了裴徽纷乱的思绪。

裴徽深吸一口气,那带着香烛和尘埃味道的空气涌入肺腑,暂时压下了心头的疲惫与疏离感。

他缓缓起身,动作沉稳而有力。衮服上十二章纹随着他的动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活了过来。

冕冠的玉旒相互碰撞,发出清脆而肃穆的声响。

随着他的动作,广场上瞬间再次归于寂静,十万道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重新聚焦在这位年轻帝王的身上。

新的一天刚刚开始,“天授”的年号响彻云霄,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西南(蜀地)的阴云、朝堂的暗流(内阁制衡、元载野心、地方节度)、后宫的期待、万民的生计……无数重担,已沉沉地、不容置疑地压在了这位新帝的肩头。

那方象征着“受命于天”的玉玺,烙印下的不仅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更是无法逃避、重逾千钧的责任。

“涤荡寰宇”的宣言犹在耳畔,“廓清六合”的征途,才刚刚启程。

就在此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带着寒意的风,毫无预兆地从西南方向掠过高大的宫墙,呼啸着席卷过广场。

风势强劲,吹得旌旗狂舞,吹得官员的袍袖猎猎作响,也吹动了裴徽冕冠上垂落的玉旒。

玉片相互撞击,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叮铃”声,在他眼前剧烈晃动,扰乱了视线。

裴徽微微眯起眼,透过晃动的珠帘,目光如炬,坚定地投向那风来的方向——西南天际。

“报——!!!”

一声凄厉到极点、仿佛从肺腑深处榨干最后一丝生机的呐喊,骤然撕裂了承天门外庄严肃穆的韶乐!

那声音嘶哑、破碎,带着浓重的血腥气和长途奔袭的尘土味,像一把生锈的钝刀,狠狠剐蹭着每一个聆听者的耳膜与神经。

原本恢弘、悠扬,象征着新朝气象、天地和谐的乐章戛然而止,如同被无形巨手扼住了喉咙。

乐师们的手指僵在丝弦或簧管上,脸上血色瞬间褪尽,只剩下茫然与惊恐。

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得令人窒息,只有那声“报——”的凄厉余音,在巨大的广场上空回荡、震颤。

紧接着——

“轰隆隆隆——!!!”

一阵急促、狂乱、完全不顾一切的马蹄声,如同地狱深渊喷薄而出的惊雷,由远及近,从承天门方向炸响!

那声音狂暴、绝望,带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狠狠撞击着所有人的心脏。

大地在铁蹄下发出沉闷的呻吟。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高踞御座的帝王,还是匍匐在地的臣工,亦或是肃立如林的玄甲卫士,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充满死亡气息的巨响死死攫住!

一匹战马,如同从血池地狱中冲出的魔神幻影,闯入了这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圣地!

它浑身浴血,暗红的血浆与湿透的汗水、翻飞的泥土混合在一起,在阳光下反射着诡异的光泽;

口鼻喷吐着浓稠的白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破风箱般的嘶鸣;

一双原本神骏的眼珠此刻暴突而出,布满了可怖的血丝,瞳孔因极致的痛苦和疯狂而扩散。

它驮着的主人——一名同样血染征袍的信使,铠甲破碎,露出内里被血浸透的布衣,背上赫然插着三根代表“八百里加急”、象征着帝国最高级别警讯的赤红翎羽!

那翎羽在风中剧烈颤抖,如同三簇燃烧的、来自地狱的火焰。

这一人一马,带着浓烈的死亡气息和战场硝烟的味道,以决死、疯狂的姿态,无视了外围警戒线惊恐的呵斥和阻拦,像一颗失控的流星,直扑丹陛之下!

“有刺客?!”“护驾!!”

守卫在丹陛周围的金吾卫瞬间炸开了锅!

他们训练有素,反应快如闪电。

铿锵之声连成一片,雪亮的横刀瞬间出鞘,在正午的阳光下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

无数刀锋齐刷刷指向那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下的一人一马,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闪烁着死亡光泽的刀网!

冰冷的杀气如同实质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广场中心。

所有原本恭敬跪伏、准备聆听天音的臣子们,此刻惊骇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疑、深入骨髓的恐惧以及一片茫然的空白。

无数道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飞蛾,齐刷刷射向丹陛之上——那稳坐如山、被冕旒遮挡了面容的身影。

是哪里爆发了惊天动地的叛乱?

竟敢在登基大典这帝国最神圣的时刻冲击宫禁?!

高踞于九龙御座之上的裴徽,身形纹丝未动。

甚至,连他面前那十二旒白玉冕旒垂落的玉珠,晃动的幅度都未曾改变一丝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