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2章 尸易无限(207)

 阿贵蹲在防水布前,指尖几乎要碰到竹简,却又克制地停住,只敢用软毛刷轻轻拂去表面最后一点浮尘。*l¨u,o,l-a¢x¢s-w,.?c*o?m*“你们看这行,‘丞相亮令,劝农桑,薄赋敛’,这是诸葛亮的治国政策啊!”他声音都在发颤,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三国志》拓本对照,“《蜀书·诸葛亮传》里只记载了‘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但这竹简里写得更具体,连赋税的比例都有,说‘亩输租四升’,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细节!” 

 shirley杨则在石棺旁发现了一件青铜灯,灯座上刻着细密的花纹,仔细一看,竟是“蜀锦”的织造图案——几个工匠坐在织机前,手里牵着丝线,织机上还能看到半成型的锦缎纹样。“这是蜀汉的‘诸葛灯’!”她惊喜地说,“传说诸葛亮曾改进过灯具,既能照明,又能取暖,没想到真的能见到实物。而且这灯座上的蜀锦图案,正好印证了蜀汉‘锦官城’的繁荣,太有价值了!”
 

 老烟枪在主墓室的角落里清理出一个陶罐,打开盖子,里面装着一些褐色的颗粒,他捏起一粒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甲轻轻掐了掐:“这是蜀汉的稻谷种子!在这么潮湿的环境下能保存这么久,多亏了陶罐的密封性好。咱们可以把这些种子交给农业研究所,说不定能培育出三国时期的稻谷品种,看看和现在的稻谷有什么不一样。”
 

 胖子则负责搬运那些沉重的青铜器,他小心翼翼地把青铜鼎抱起来,放在铺了软布的文物箱里:“这鼎真沉,估计得有几十斤!你看鼎身上的‘饕餮纹’,虽然不如商周时期的精致,但也有蜀汉自己的风格,边缘还刻着‘章武二年造’,章武是刘备的年号,二年就是公元222年,正好是蜀汉刚建立的时候,这鼎算是蜀汉早期的文物了!”
 

 接下来的十天,我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主墓室的文物清理中。阿贵每天都泡在竹简堆里,逐字逐句地解读,遇到模糊不清的字迹,就用特殊的灯光照射,再用放大镜一点点辨认。有天深夜,他突然从睡袋里爬起来,举着一卷刚拼接好的竹简跑到我们帐篷里:“重大发现!这卷竹简是诸葛亮北伐的军事部署!上面写着‘建兴五年,遣赵云、邓芝据箕谷,为疑兵;亮自率诸军攻祁山’,建兴五年就是公元227年,这和《三国志》里的记载基本一致,但竹简里还提到了‘粮草运输路线’,说‘从陈仓道运粮,十日一继’,这可是史书中没有的细节,能补充诸葛亮北伐的军事史!”
 

 shirley杨在修复一件陶瓷碗时,发现碗底刻着“蜀郡窑”三个字,她立刻找来《中国陶瓷史》对照:“蜀郡窑是蜀汉时期的重要窑口,之前只在文献中提到过,这次是第一次发现实物!你看这碗身上的‘水波纹’,线条流畅,颜色是青釉,虽然有些脱落,但依然能看出蜀汉陶瓷工艺的水平。”她用细砂纸轻轻打磨碗口的缺口,又用特制的胶水修补,很快,这只破碎的陶瓷碗就恢复了大致的模样。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确保竹简和丝绸不会受潮发霉。他还在储存室里放了几包干燥的艾草,既能吸湿,又能防止虫蛀:“这些竹简是咱们这次发掘的重中之重,要是发霉腐烂了,损失就大了。我每天都得来看好几遍,心里才踏实。”
 

 就在我们清理完主墓室,准备开始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洛阳铲碎片和脚印,在成都的一个地下古玩市场抓获了五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蜀汉文物,包括完整的竹简、青铜剑、金钗和陶瓷器。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王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部分珍贵的竹简卖给了一个叫‘蜀鼠’的文物贩子,这个‘蜀鼠’专门倒卖四川地区的古代文物,已经多次从盗墓贼手里收购文物,然后转手卖给海外买家。警方已经成立了专案组,正在全力追捕‘蜀鼠’,相信很快就能把他抓获,追回剩下的文物!”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地下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完整的蜀汉竹简格外引人注目,竹简上的文字清晰可见,记载的是蜀汉的法律条文。阿贵赶紧凑过去,一边看一边念:“‘盗官物者,杖一百,没其家资;伤人者,绞’,这和汉代的法律基本一致,但也有蜀汉自己的调整,比如增加了‘保护蜀锦织造者’的条文,说‘敢盗锦者,斩’,可见蜀汉对蜀锦产业的重视!”
 

 在缴获的文物中,还有一把青铜剑,剑身上刻着“赵云”二字,剑柄上还残留着一些红色的丝带。“这难道是赵云用过的剑?”胖子瞪大了眼睛,“要是真的,那可太厉害了!《三国演义》里说赵云用的是龙胆枪,但史书里也提到过他用剑,说不定这就是他的佩剑!”
 

 张教授仔细检查了青铜剑,摇了摇头:“这剑应该是蜀汉时期仿制赵云佩剑的纪念剑,不是赵云本人用过的。你看剑身上的‘赵云’二字,字体是蜀汉后期的隶书,而赵云去世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这剑的铸造时间应该在赵云去世之后,可能是当时的人为了纪念赵云而铸造的。不过,就算是纪念剑,也是非常珍贵的蜀汉文物,对研究蜀汉的军事文化和民间信仰有重要意义。”
 

 回到天回山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竹简和文书,大部分都是蜀汉的行政文书,包括赋税记录、户籍登记、官员任免等,其中一卷文书还记载了蜀汉与东吴的外交往来,说“建兴元年,遣使者赴吴,重申盟约,共拒曹魏”,建兴元年是公元223年,也就是刘禅即位的第一年,这文书能补充蜀汉与东吴的外交史。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一些生活用具和武器,有陶瓷壶、青铜镜、铁矛、弓箭等,其中一件青铜镜上刻着精美的“花鸟纹”,镜背上还刻着“君宜高官”四个字,是蜀汉时期常见的吉祥纹饰。老烟枪在西耳室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漆盒,里面装着几枚蜀汉的铜钱,铜钱上刻着“直百五铢”四个字:“这是蜀汉的货币,‘直百五铢’一枚能当一百枚五铢钱用,是刘备在益州时期铸造的,用于解决军费问题。这些铜钱保存得很完整,能看出当时的铸造工艺。”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我们对这座蜀汉尚书令墓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竹简记载,墓主人名叫“费祎”(与蜀汉后期的名臣费祎同名,但非同一人),是蜀汉前期的尚书令,曾辅佐刘备、诸葛亮治理蜀汉,参与过诸葛亮的北伐筹备工作,在蜀汉政权中地位显赫。(新#a(完.本,′\神?÷a站u ^¤+免ˉ费^??阅?读·他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行政文书和军事资料,还有精美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生活用具,全面反映了蜀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四川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和村民都赶来参加。王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四川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蜀汉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蜀汉历史文化的瑰宝,”王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打算在成都博物馆举办一场‘蜀汉文明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文化,了解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功绩,了解四川地区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王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蜀汉政治”“军事北伐”“经济民生”“文化艺术”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蜀汉政治”区还原了蜀汉的尚书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摆放着仿制的文书和印章;“军事北伐”区展示了青铜剑、铁矛和诸葛亮北伐的军事部署竹简,还制作了一个小型的北伐路线沙盘;“经济民生”区则陈列了蜀锦图案的青铜灯、“直百五铢”铜钱和稻谷种子,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蜀汉的经济生活;“文化艺术”区展示了蜀汉的陶瓷器、青铜镜和书法竹简,展现了蜀汉的文化艺术水平。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蜀汉历史年表、诸葛亮北伐路线图和蜀汉行政机构示意图,让观众能更清楚地了解蜀汉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竹简拼接体验区”,准备了仿制的竹简和绳子,让观众亲手拼接竹简,感受古代文书的制作过程,很多小朋友都围着体验区,兴奋地拼接着竹简,时不时还向阿贵请教竹简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蜀汉草药园”,种植了蜀汉时期常见的艾草、金银花、薄荷、甘草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蜀汉时期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驱蚊和入药,金银花用于清热解毒,薄荷用于清热解暑,甘草用于调和药性,让观众了解蜀汉时期的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还经常在草药园里给观众讲解草药的知识,很多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草药使用方法。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蜀汉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蜀汉文物和竹简,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蜀汉的历史故事,比如诸葛亮北伐、赵云救主、刘备三顾茅庐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去发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蜀汉文明特展”终于如期举办。开展那天,成都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三国文化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蜀汉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竹简拼接体验区”里兴致勃勃地拼接着竹简,有的观众在“蜀汉草药园”里仔细地看着草药和科普展板,还有的观众在北伐路线沙盘前讨论着诸葛亮的军事策略,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蜀汉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三国演义》里看到过蜀汉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蜀汉历史的真实和厚重。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