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0章 天墓无极(135)(第3页)

“你看这里的潮汐符号。”李教授指着地图边缘的波浪纹,“这些符号记录了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潮期,结合《昆仑古卷》中‘潮退为径,汐涨为障’的记载,说明登岛的唯一时机是大潮退去后的三小时窗口期,错过则会被海水淹没登岛通道。”

冷锋凑近地图,指尖划过标注着“玄水阵”的区域——那里正是登岛的必经之路,符号旁还画着类似水漩涡的图案,显然是上古时期设置的防御机关。“陈曦,立刻调取舟山群岛以东的海域资料,重点排查无人岛链的地质结构和潮汐规律;赵雷,你带领侦查小队准备海上侦查设备,明天先乘海警船前往目标海域,确认无人岛的具体位置;张岚,你和考古队员研究‘玄水阵’的破解方法,避免登岛时触发机关。”

次日清晨,赵雷带领的侦查小队乘坐海警船“海巡08”号驶离舟山港。船舷两侧的浪花在晨光中泛着金辉,雷达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海域数据。“冷队,目标海域属于台风多发区,未来三天有热带低压活动,可能会影响侦查任务。”海警船长指着气象雷达上的黄色预警区,“我们需要加快速度,在台风来临前完成初步勘察。”

经过十小时的航行,海警船抵达无人岛链附近海域。无人机升空后,传回的画面显示,岛链由三座相连的小岛组成,中央岛屿的轮廓与地图上的“海外仙山”完全一致,岛上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海岸线处的礁石群中隐约能看到人工开凿的石阶——正是地图上标注的登岛通道。

“通道入口被海水淹没,需要等大潮退去才能进入。”赵雷看着无人机传回的潮汐数据,“下一次大潮退去的时间是明天凌晨三点,我们需要在今晚做好登岛准备。”

队员们立刻行动,将冲锋舟、潜水装备、丛林侦查设备搬运到甲板上,同时检查通讯设备,确保在复杂的丛林环境中能保持信号畅通。次日凌晨两点,大潮开始退去,礁石群中的石阶逐渐露出水面,赵雷带领五名队员乘坐冲锋舟靠近岛屿,沿着石阶小心翼翼地登岛。

岛上的原始森林异常茂密,参天古木的枝叶相互交织,几乎遮蔽了天空,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腐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陈曦操控无人机在前方开路,热成像镜头显示,森林中没有大型野生动物,但有多处人工挖掘的痕迹,显然是上古时期留下的防御工事。

“前面发现石墙!”队员突然大喊,所有人立刻隐蔽到树干后。前方五十米处,一道高约三米的石墙横亘在森林中,石墙上刻着与“玄水阵”相关的符文,墙下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水道,水道内的海水正顺着符文流动,形成微弱的漩涡。

“这就是‘玄水阵’的入口!”赵雷拿出地图比对,“水道尽头应该就是通往仙山核心区域的通道,但水道内的海水可能含有毒素或触发机关的物质。”

张岚通过实时画面分析石墙上的符文:“这些符文是‘控水符’,只要破坏符文的能量流动,就能让水道内的海水停止流动,安全通过。”她指导队员用特制的绝缘工具切断符文之间的连接线,当最后一根连接线被切断时,水道内的海水突然停止流动,漩涡消失,露出下方的石阶。

队员们沿着石阶进入水道,水道尽头是一个宽敞的洞穴,洞穴内的地面上布满了淡蓝色的晶体——与昆仑山脉的神脉液结晶完全一致。洞穴中央有一座石坛,石坛上摆放着一个青铜容器,容器内盛放着少量透明液体,液体表面泛着微弱的光芒。

“这是‘玄水液’!”李教授通过对讲机兴奋地说,“古卷记载,玄水液能中和神脉液的能量波动,是打开海外仙山核心区域的钥匙!”

赵雷小心翼翼地将玄水液装入密封容器,准备带回基地进行检测。就在这时,洞穴突然剧烈摇晃,顶部的岩石开始坠落。“不好!大潮开始上涨,海水正在涌入洞穴!”队员大喊,所有人立刻沿着水道撤退。

当队员们冲出洞穴时,海水已经淹没了一半的石阶,他们乘坐冲锋舟快速返回海警船,刚离开岛屿附近海域,台风就如期而至,狂风卷起的巨浪几乎要将冲锋舟掀翻。经过两小时的艰难航行,队员们终于安全返回海警船,带回了玄水液样本和洞穴的勘察数据。

“玄水液的检测结果显示,它与神脉液的分子结构完全互补,两者混合后能产生稳定的能量场,足以打开海外仙山的核心区域。”张岚拿着检测报告在基地会议上汇报,“但台风季节即将来临,未来一个月内,目标海域的天气条件都不适合登岛,我们需要等到台风季节结束后,再组织大规模的探索行动。”

冷锋点点头,做出部署:“利用台风季节的这段时间,我们做好充分准备。赵雷,你负责训练队员的海上作战和丛林生存能力;李锐,你联系海军和海警部门,协调船只和空中支援,确保探索行动的安全;张岚和李教授,继续研究玄水液和‘玄水阵’的奥秘,制定详细的探索方案;陈曦,完善无人岛的三维模型,标记出可能存在的机关和危险区域。”

接下来的一个月,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准备工作中。赵雷带领队员在舟山群岛的无人岛上进行丛林生存训练,学习识别有毒植物、设置陷阱、野外急救等技能;李锐与海军、海警部门多次协调,确定了由三艘海警船、两艘护卫舰和一架反潜直升机组成的支援编队;张岚和李教授则通过模拟实验,掌握了玄水液与神脉液的最佳混合比例,确保能安全打开核心区域的入口;陈曦利用无人机拍摄的影像,制作出了精度达一米的无人岛三维模型,标记出了二十多处可能存在机关的区域。

台风季节结束后,探索行动正式启动。由冷锋担任总指挥,带领三十名队员、五名考古专家和三名地质学家,乘坐海警船“海巡08”号,在海军护卫舰的护航下,前往海外仙山。

经过十二小时的航行,船队抵达目标海域。此时正值大潮退去,登岛通道完全露出水面,队员们乘坐冲锋舟分批登岛,在石墙附近建立了临时基地,设置了警戒哨和通讯站。

“第一组跟随我进入‘玄水阵’,负责打开核心区域入口;第二组在基地周围设置防御工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第三组负责物资运输和伤员救治。”冷锋下达命令后,带领张岚、李教授和十名队员,携带玄水液和神脉液样本,沿着水道进入洞穴。

洞穴内的景象与上次勘察时一致,石坛上的青铜容器依然完好。张岚按照实验得出的比例,将玄水液与神脉液混合,倒入青铜容器中。当两种液体混合的瞬间,容器发出一阵嗡鸣,液体表面浮现出与昆仑镜相同的云纹,洞穴中央的地面突然裂开一道缝隙,一条通往地下的石阶逐渐显现。

“核心区域的入口打开了!”队员们兴奋地喊道,冷锋示意大家保持警惕,用战术手电照亮石阶下方——石阶蜿蜒向下延伸,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夜明珠,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沿着石阶向下走了约一百米,队员们进入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空间中央矗立着一座圆形的石台,石台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水晶球,水晶球内储存着大量的神脉液,液体表面的漩涡与陨星之核的能量轨迹完全一致;石台周围环绕着十二座石雕像,每座雕像手中都拿着不同的器物,分别对应着十二个神脉节点的象征。

“这是昆仑神脉系统的‘能量调控中心’!”李教授激动地说,“通过这个水晶球,就能远程调节各个神脉节点的能量输出,甚至能修复受损的节点!”

张岚用探测仪扫描水晶球,仪器屏幕上显示出各个神脉节点的能量数据,其中“龙脊”节点和冰眼节点的能量值正常,其他节点的能量值则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我们需要用昆仑镜激活水晶球,才能进行能量调控。”她将昆仑镜放在石台中央的凹槽内,水晶球突然发出耀眼的蓝光,屏幕上的能量数据开始快速刷新。

就在这时,地下空间突然剧烈摇晃,两侧的墙壁开始出现裂缝。“不好!海上的风浪引发了地下空间的坍塌!”地质学家大喊,所有人立刻向入口处撤退。

当队员们冲出地下空间时,入口已经开始坍塌,他们沿着石阶快速返回地面,刚回到临时基地,整个岛屿就开始剧烈摇晃,海岸线处的礁石群不断崩塌,海水迅速淹没登岛通道。

“立刻撤离!岛屿即将沉没!”冷锋大喊,队员们快速登上冲锋舟,向海警船驶去。当最后一艘冲锋舟离开岛屿附近海域时,整个岛屿突然沉入海底,只留下一圈巨大的漩涡。

队员们站在海警船的甲板上,看着逐渐恢复平静的海面,心中满是感慨。虽然海外仙山沉没了,但他们成功获取了核心区域的能量数据,掌握了调控神脉系统的方法,为守护昆仑神脉系统提供了关键支持。

返回基地后,队员们立刻根据获取的数据,对各个神脉节点的能量进行调控,修复了受损的节点,使整个神脉系统达到了最佳运行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知消息后,特意发来贺电,称赞他们为全球文物保护和地质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冷锋站在基地的了望塔上,看着远处巍峨的昆仑山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发现昆仑镜到守护神脉系统,从对抗黑蝎组织到探索海外仙山,他们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守护中华文明瑰宝的使命。

此时,通讯兵走到冷锋身边,递过一份加密电报:“冷队,总部传来紧急消息,在太平洋中部的一座无人岛上,发现了与昆仑文明相似的符文和文物,推测是昆仑文明的海外分支遗址。”

冷锋接过电报,看着上面的遗址坐标和文物照片,眼中闪过期待的光芒。新的探索任务已经到来,他们将继续带着守护文明的信念,踏上新的征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属于守陵者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