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你瞅啥

 张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当繁忙,连诚记业务都没精力去处理,诚记大部分管理和协调工作眼下是交给李灵来负责的。

 张诚连诚记都顾不上,更何况往来巩邑的外来行商旅客,那些朝鲜使臣就更不在张诚的关注范围内,所以虽然助理曾经提出过,说典客陪同朝鲜使臣来河南郡参观殷商故地,但是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也完全没有安排接见这个所谓使团。这是朝廷政务,除非皇帝亲自交代,张诚是不会去碰政务类的事情的。

 今天就只是在办公室里闷了一上午,要下楼散散步,结果就看到这么奇葩的一伙什么外国使臣。

 朝鲜国的来历,之前在长安的时候,在张苍那里听到过一些,知道所谓朝鲜国,实际上是殷商贵族箕子的封国。武王伐纣,并没有对殷商王族和贵族斩尽杀绝。而是表达了新王朝的宽容大度,也以此避免了殷商贵族抵死反抗。保留了四个殷商后裔的子姓封国,就是邓国、邶国、宋国、朝鲜国。

 在这四个子姓封国中,朝鲜国还远在边疆之外,作为覆国的贵族箕子无疑是对周朝充满恨意的,所以虽然留了姓名和后裔,但是在周朝-春秋-战国期间,朝鲜国和中原诸国几乎没有什么往来,既不通婚也没有朝觐朝贡。又由于齐鲁等国和朝鲜远隔山海,所以在漫长的岁月中,几乎被中原文明所遗忘。只有这个国家的始祖箕子,以一个历史人物而被后世的学者所记忆。

 尤其是殷商子姓后裔中曾经出现过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儒——孔子,孔子在自己的课堂上曾经追忆讨论过殷商时代的历史人物,把微子启、箕子、比干合称为殷有三仁,把自己学术最高等级的评价“仁”给了这三位殷商末年的贵族,因此儒门中对箕子的事迹就还算清楚,但是对箕子最后所终的朝鲜国,大多数儒生了解也并不多。

 张苍这位饱读经典档案的大儒,自然知道朝鲜大致的方向和朝鲜侯国的历史脉络。但是对朝鲜现状也了解不多。只是简单介绍了它的始末。

 在中原史观角度,朝鲜国哪怕再偏远,既然受到了周天子的封,那就是“天下”体系的一部分,也就是天子的属国。

 这个时代的人不会想到,几千年后,这个偏远的封国居然脱离了中原王朝而独立,又用一系列骚操作伪造历史,生造出一个叫“檀君”的传说中的始祖,而抹杀了箕子朝鲜的历史,甚至宣称中原王朝的啥啥啥都是源自朝鲜,甚至妄言长江以北在历史上都是高丽的地区,恰与瓯骆的一个后裔每每宣称黄河以南都是越人的统治区一样,让堂堂始皇帝后裔大为惊讶:那我们这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