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三段:社会责任的担当第782章 筹建第一所希望小学

2035年早春,无人机的螺旋桨声划破湘西山区的寂静。李阳站在海拔800米的山坳间,脚下的红土地还沾着晨露,手中的平板电脑同步显示着卫星地图与人口热力数据。自"星光助学计划"启动以来,他带领团队已走访全国27个贫困县,但眼前这片被群山环抱的村落,让他停下了脚步——三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分散在破旧的祠堂和仓库上课,最近的完小需要步行两小时山路。

 "李总,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是普通项目的三倍。"工程总监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全息投影中,岩层剖面显示着交错的断层带,"而且交通不便,建材运输成本至少要增加40%。"财务总监调出预算表,红色警示标识铺满资金缺口栏:"按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校舍,总费用将超出原计划60%。"

 山风掠过李阳的鬓角,他的思绪却回到向阳小学捐赠那日。当孩子们挤在漏风的教室里,用冻得通红的手握着铅笔时,智能手表监测到的心率异常波动至今仍刻在他的记忆里。"打开我们的智能建造数据库。"他突然开口,平板电脑瞬间调出集团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攻克冻土难题的技术方案,"当年能在雪域高原建起钢铁巨龙,现在就一定能在群山之中托起知识的殿堂。"

 选址过程堪称一场精密的科技博弈。地质勘探队携带李氏集团研发的微型探测机器人,深入地下30米采集岩层数据;无人机群进行三维建模,结合日照、风向等28项环境指标优化设计。当发现原定校址存在滑坡风险时,李阳果断启用备用方案——将校址平移200米,同时采用智能地基加固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面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