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886章 回首往昔
2085年惊蛰,李氏集团总部的"时空回廊"办公室里,全息落地窗正将都市的车水马龙转化为流动的数据流。李仲指尖轻触虚空,调出一组不断变幻的立体影像——画面左侧是2023年京城四合院的灰墙黛瓦,右侧是2085年青湖社区的量子建筑群,两条时间线在他面前交织成莫比乌斯环。当智能手环提示心率因回忆泛起微澜时,他端起搪瓷缸呷了口茉莉花茶,茶缸沿的磕碰痕迹,还是当年在四合院熬绿豆汤时留下的。
思绪漫过四合院的晨雾,定格在穿越后的第一个黎明。李仲记得那天的槐花香带着煤炉的烟火气,他攥着身上仅有的三块七毛钱,站在院子里看着各家房顶的炊烟发愣——前一晚刚弄明白"票证"是何物,此刻又被二大妈"后生咋不去上工"的吆喝惊得手心冒汗。全息影像突然放大他当时的瞳孔,Ai分析显示那里面藏着三重情绪:对陌生时代的恐惧(占比42%)、对生存的焦虑(37%)、以及一丝不甘平庸的倔强(21%)。"那时最大的梦想,是能让煤炉的火苗旺一点,让借来的铝锅能多熬出一碗粥。"他对着虚空喃喃自语,声音惊起窗外电子雀笼里的虚拟麻雀。
四合院的生存智慧成了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李仲的指尖划过影像中四合院的公共水龙头,画面立即切换到他当年的"第一桶金"——发现邻居们总为冬天水管冻裂发愁,他用现代知识改造出"虹吸式防冻装置",用废铜烂铁做了六个,换了三十斤粮票和两尺布票。这个细节被Ai标记为"用户需求洞察的雏形",与后来李氏集团的"社区痛点挖掘系统"形成跨越六十年的呼应。更意外的是"人情世故学分",在四合院练就的"见人说人话"的本事,让他在后来的商业谈判中总能精准捕捉对方的真实诉求——就像当年看穿三大爷"算计背后是想给孙子攒学费"的心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