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地变商楼 村民进高层(十二)(第2页)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那棵老槐树上,那粗壮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然而,柳琦鎏却注意到了老槐树根系在泥土下的模样,它们盘踞扭曲着,就像一张贪婪的网,似乎在吞噬着周围的一切。

 突然间,他想起了上周村会计对他说过的话。当时,村会计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村东头的农田已经被划入了拆迁区。这个消息让柳琦鎏心中一紧,他意识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这时,柳琦鎏的手机在兜里震动了起来。他拿出手机,看到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一条消息:“查到了,郊区贿选最凶的村子,补偿款有七成进了村干部和开发商的口袋……”

 柳琦鎏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望向远处那灯火零星的村落,喉咙有些发紧。树上的蝉鸣突然炸响,那尖锐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某种不祥的预警。

 风轻轻地掠过槐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在柳琦鎏的耳中却如同无数张选票在暗处翻涌一般,让他感到一阵心悸。

 次日清晨,村会议室里挤满了人。柳琦鎏站在那面斑驳的墙前,他的手心已经沁出了汗水。昨晚,他连夜召集了十几户村民,打算在今天的会议上提议建立一个监督机制——公开候选人的资金流向,并设立一个村民监察小组。

 然而,当他看到台下那些嗡嗡作响的议论声时,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起来。

 “柳家小子,你说要搞监督?”王瘸子嘴里叼着烟卷,满脸不屑地嗤笑一声,“咱这村子穷得连裤裆都漏风了,你还想着去挡人家的财路?候选人给钱那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年咱爹那辈选生产队长的时候,不还得送鸡蛋呢嘛!”

 “就是啊!”一旁的李婶也猛地拍了一下桌子,附和道,“我家那娃在城里读书,正缺钱交学费呢,有人送钱来我还能不要?你们这些读过书的年轻人啊,就是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

 柳琦鎏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发言稿,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缩在墙角的张老汉,只见张老汉的眼神有些躲闪,似乎不敢与他对视。

 柳琦鎏心里顿时明白了,昨晚张叔还信誓旦旦地答应会支持他搞监督机制,可今天早上张叔的裤兜里却鼓鼓囊囊的——很显然,张叔也收了贿选的钱。

 “柳哥,你别讲了。”就在这时,二狗子突然像幽灵一样窜到了柳琦鎏的身后,然后压低声音对他说,“我爹收了王老板八千块呢,还答应让我进工程队当工头。咱这村子里,谁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捞点好处啊?你现在搞这个监督,那就是跟全村人过不去啊!”

 柳琦鎏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乡亲们,我知道大家都盼着改善生活,但这样下去只会让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吃亏。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发展。如果大家愿意,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公平透明的选举规则,确保每一笔钱都能真正惠及村民。"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村民们的眼神逐渐变得认真,似乎开始思考柳琦鎏的话。

 "柳哥说得对!"一个年轻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咱们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了,应该为子孙后代考虑。"

 "没错!"另一个村民附和道,"以前的教训还不够吗?我们要改变现状,就得从现在做起!"

 会议室内原本热烈的气氛,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年轻的村民们积极地倡导建立选举监督机制,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确保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避免出现不正当的行为。然而,与他们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年长的村民对这个提议却持保留态度。

 在一片沉默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地开口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你们年轻人啊,总是想得太多、太复杂了。我们村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见出什么大问题啊。”他的话语仿佛给整个会议室带来了一股沉重的压力,使得原本就有些紧张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紧接着,另一位中年妇女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设立这样一个机制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何必搞得这么紧张兮兮呢?”她的话引起了一些其他年长村民的附和,一时间,反对的声音似乎占据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