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唐诗坛崭露头角(第3页)

 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 

 “听闻了吗?圣上要在上元节宴请各方人士,还要演奏那首《男儿当自强》呢!”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盛事啊,那曲子据说极为震撼” 

 众多文人墨客听闻此讯,心中激荡起无限的向往与期待。 

 他们怀揣着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这盛大演出的好奇。 

 纷纷从四面八方奔向长安。 

 那一条条通往长安的道路上。 

 一时间行人络绎不绝,马蹄声碎,扬起阵阵尘土。 

 已经离开了长安有些时间、四处云游的李白同样听到了这信息。 

 也知晓了杨昢为杨贵妃作的那两句赞美诗。 

 他本就对诗歌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和追求。 

 当听闻杨昢的诗句后,不禁为之动容,对其才华钦佩有加。 

 他与友人相聚于一家酒肆之中,酒过三巡。 

 他微微眯起双眼,感慨地说道。 

 “杨昢这两句诗和我给杨贵妃作的那首《清平调》已然不分上下” 

 友人好奇问道:“兄台为何这般说?” 

 李白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缓缓道。 

 “此二句诗用词精妙,意境深远。 

 将贵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实乃佳作” 

 说罢,他放下酒杯,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心中暗暗做了一个决定,定要见一见这位杨昢。 

 他实在好奇,杨国忠身为众人眼中的大奸臣,其子竟如此有才华。 

 之前能作出一首千古名诗。 

 如今又有这般优美的诗句问世,此子定非凡人。 

 于是他毅然决定在新年的上元节赶回长安。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他听闻杨昢是征战南诏的主将。 

 且杨昢所作 “男儿何不带吴钩,开疆拓土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此诗一出,仿若一阵激昂的号角声。 

 在文人墨客的心中吹响了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李白对友人叹道:“此诗颇具豪情壮志,引得众人皆思投军报国,我亦心动” 

 友人点头称是:“兄台所言极是,如今这局势,确是建功立业之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