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驻柬“un”生活(第2页)
柬埔寨又是一个多雨的国家。一年只两季,雨季有半年。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1,300~2,000毫米;西部一些地区降雨量为4,000毫米。
再说,到柬埔寨去修路架桥,哪条公路没有跨水而过的一二十座桥梁,会缺水吗?
大队长为啥要往飞机里装10桶水?先遣队一下飞机,官兵干渴的口唇就自然解开了这个谜。柬埔寨连年战争,水源缺乏治理,流行着10多种传染病,肝炎丶疟疾丶登革热……
先遣队住进联合国临时安排的难民接待中心——在荒野上临时塔成的茅草棚里,根本别想见到一寸自来水管。
第二天,李金勇带人来到景色如画的湄公河丶洞里萨河之畔,叫人取水化验,水质污染不能喝。进金边上街联系饮用水。金边自来水只能供应20%的市民使用,市民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喝水是上街买小塑料瓶里装的净化水,外形很像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瓶装矿泉水,打开就直接喝凉水。可是李金勇被告知,这净化水并没有达到直接饮用的卫生标准,仍需烧开了再喝。李金勇算了一下帐,部队来了,一瓶瓶的买净化水烧开了再喝,这开支如何承担?先遣队到金边的头5天,全靠带了10桶北京水。每人每天分配25公升,量着用。
水,困扰着初来乍到的中国官兵。
大部队快到了,北京水也快喝尽了。李金勇到磅逊港迎接大部队,临行前留下唯一的指令:
“继续找水源。”
磅逊港,装备大卸载。
李金勇的目光在白色的钢铁长龙里搜寻,终於看到:一台水源净水车,两台净水拖车。他眉头稍稍舒展了。
高军见状,立刻问:“金边水紧张?”
“就像上甘岭,现在还没找到水源。”
“船上有水,可是海上航行淡水贵如油啊!”
李金勇硬了硬头皮:“你能不能跟船上联系一下,让我们卸一点淡水?”
中国海员体谅远离祖国的中国官兵:“我们几天就到家了,淡水尽量给你们留下。”
3台水车装满了,2台未使用过的新油罐车改装淡水,也装得满满的。中国工程兵大队拉着5车广东水向金边挺进。
抵达营地,后勤科长张明当晚就召集各中队指挥官开会,宣布用水法:除饮水定量供应外,洗漱用水每人每天要一盆水用3次:早上刷牙,中午洗脸,晚上洗澡,然后才准倒掉。
找水源,分头找水源。
一路,通过当地群众找,化验后不能饮用。
一路,通过华侨找,化验后仍不能饮用。
一路,带上武器沿联合国通报的“不安全”的公路去找,一化验,还是不能饮用。
喝了5天北京水,又喝了15天广东水,“国产水”喝完了,仍未能喝上一口柬埔寨的水。
水,继续困扰着中国工程兵大队的官兵。中国驻柬代表处不忍看中国官兵干渴得喝不上水。傅学章代表说:“到我们这来拉水吧。”
工程兵大队的一辆水车开进了代表处。原来代表处的自来水也无法饮用,代表处喝的也是从街上买来的净化水。外交官们打开塑料瓶子一瓶一瓶往水车里倒。九牛之一毛。中国外交官们省下来的水,倒多少瓶才能装满一水车啊!中国工程兵大队不忍喝本国使节掏钱买来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