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消化疏勒(第2页)
二. 政治平等: 各国王公贵族的地位和治理权不变。我们将设立一个“西域都护府议事会”,各国皆可派代表参加,共商大事,一切决议,投票表决,我军仅享有一票否决之权,以备不测,绝不轻易使用。
三. 经济共生: 废除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推行统一度量衡。土地政策可参照疏勒模式(分配使用,禁止买卖),但不强求一步到位,可由各国自行改革,循序渐进。我们的工匠会帮助你们兴修水利,改进农具、牧种。
四. 文化融合: 鼓励学习汉语、汉字,此为方便交流、下达军令政令之必须,但绝不禁止各族语言。我们要创造的是一个新的、强大的西域共同体,而非单纯的汉地复制品。
张辽最后总结,声如洪钟:“愿意加入此体系者,便是我张辽的兄弟,是我们并凉幽西域军的自己人。我们共享荣耀,共担风险。不愿者,现在便可离去,我绝不阻拦,日后只要不与我为敌,亦可相安无事。”
疏勒城的黄昏,风沙似乎都带上了炊烟的味道,不再是往日纯粹的金戈铁马之气。三年时光,足以让一座城池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征西将军府内,张辽屏退左右,只与庞统对坐。案几上摊开的,并非西域山川地形图,而是一卷卷户籍册、田亩簿与疏勒及周边属国送来的政务汇报。张辽的手指划过竹简上一行行墨字,那力度不似点检兵马,更像是在抚摸一片正在茁壮成长的禾苗。
“三年了,士元。”张辽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欣慰。“看看这些数字。疏勒本城,编户齐民者增三成,新垦农田、牧场抵得上过去十年之和。库府粮草充盈,街市商贸往来,驼铃声里听不见过去的惶恐了。”
庞统微笑着为张辽斟上一杯西域的葡萄酿,那双善于洞察诡谲计谋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建设者的光芒:“将军治政,不亚于用兵。‘分田分牧分产到户’,这七字真言,看似简单,却直指要害,撬动了盘踞西域数百年的痼疾。贵族、奴隶主之权柄,根植于土地与人口。将军将其还于百姓,便是釜底抽薪。百姓得了实利,焉能不视将军为再生父母,视汉家为光明所在?”
张辽摇头,目光深邃:“非我之能,是并、幽、凉州来的儿郎们,用这三年的汗水,一滴一滴浇灌出来的。他们放下横刀,拿起锄头犁铧,走进帐篷毡房,不容易。”
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三年前,那个决心既下,便雷厉风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