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古人看龙国烟民的力量有多强?年纳税额竟与军费持平(第3页)
若是大唐有这般军备。
关陇贵族们再强势。
也不过是土鸡瓦狗。玄宗望着天幕。
那时他夙兴夜寐。勤于政务。
比杨贵妃沉迷奢靡时的挥霍还要惊人。
只是这笔钱财没用在歌舞升平上。
在这等武力面前。
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开创的开元盛世。若是当年也有这般税源。
或许就不会让国力衰败至此。
这后世的子孙倒是精通理财之道:
既不激起民变。
又能充实军备。
这般既得民心又得财力的手段。
当真令他叹服。
只可惜。
他领悟得太晚了。
【虽说大家都在开玩笑,但龙国焰草税确实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此外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吸焰人数也在不断上涨。】
【在如此海量的用户需求下,龙国焰草自然而然就成了龙国纳税行业里贡献税收最多的国
家。】
【那么问题来了,龙国焰草纳税额确实很高,但具体高到什么地步呢?】
【在龙国,最赚钱的不是互联网行业,也不是各大银行,更不是商业巨头。这些看似挣钱的巨型企业,在龙国焰草面前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焰草的纳税额和军费相当。可以建造76艘航母,养活15个航母战斗群,这是多恐怖的数字。】
【光是造一艘航母的金额就高达30亿美元,而养活一艘航母编队,则需要花费720亿人民币。】
一—“15个航母编队是认真的吗,震撼”
一一“互联网巨头默默退出数据对比”
——“这是什么神仙数据,吓得我焰都掉了”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狗头)”
一一“焰民:为国添砖加瓦,责无旁贷”
一一“马老板看完默默扔掉了存折”
——“720亿养一个编队,焰民们责任重大啊”
——“30亿美元?焰民们几天就搞定”
大汉位面。初冬的汉长安城内。
汉武帝刘彻与桑弘羊、董仲舒在未央宫中观看天幕。殿外寒风萧瑟。
天幕中的画面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神情复杂。
“桑卿,你所设的盐铁专卖,与这后世焰草相比如何?”
“陛下,臣主管盐铁专营多年,却未曾见过如此惊人的数字。七百二十亿养一支水师,这是何等财力?”
桑弘羊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若我大汉能有此税收,何愁匈奴不灭?”董仲舒缓缓开口。
“后世此法,既能取之于民,又让百姓心甘情愿。”
“不似我朝盐铁之策,虽利国库,却让民间多有怨言。”“更妙的是,这些钱财都用于军备,而非奢靡享乐。”刘彻望着天幕不禁想起自己开创的盐铁官营。
那时他为了充实军费不惜与民争利。可这后世的税制。
竟能让百姓主动献上钱财。当真令他震撼。
七十六艘巨舰的规模。
比他当年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时的军费还要惊人。若大汉也有这般财力。
何须为了军饷发行五铢钱?
何须让民间承受盐铁专营之苦?最让他惊讶的是那些弹幕。
后世的百姓不但不怨恨这般重税。反而以此为荣。
这种既能取得民心。又能充实国库的手段。
远胜过他当年的铜山铁冶。刘彻凝视着天幕。不禁感慨万千。
想他少年即位。
立志要开创盛世。
却总是为了军费发愁。
若是也能找到这样的财源。何至于让百姓负担如此之重?这后世子孙的手段。
当真令他自愧不如。大隋位面。
隋炀帝杨广与虞世基、裴矩在仁寿宫中观看天幕。
“虞卿,这后世海上铁甲,可比我大隋龙舟气派?”
“陛下,臣观这七十六艘巨舰,每一艘都堪比万艘龙舟。”
“单是一支编队就要七百二十亿,这规模当真骇人。”
虞世基看着天幕上的数字。
“不知陛下修建运河时,可曾想过如此庞大的支出?”裴矩接过话头。
“陛下,更令臣惊奇的是这税收来源。”
“我朝开凿运河,耗费了多少民力物力。可这后世只靠一物征税,就能健比强大的水杨广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