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藏经洞府,佛音浩荡(第3页)
我的道心在这从未经历过的、直指本心的拷问下剧烈震颤!识海内,那片血色阴云在这“空”、“无”的智慧之光照射下,开始剧烈翻腾,仿佛冰雪遇阳,开始一点点消融、分解!
但,它并未消失。
那股因守护而生的悲壮,那份因抗争而染的血色,那缕因承诺而起的执念,在佛光涤荡下,褪去了戾气与浑浊的外壳,变得越来越精纯,越来越凝练……最终,它化作一颗暗红色的、却散发着坚定、无畏光芒的星辰,缓缓沉降,彻底融入了那片浩瀚的文明星云之中!
它不再是需要被化解的污渍,而是成为了“守护”之道的一部分,是文明长河中悲壮却必然存在的底色!
轰!
仿佛一道惊雷劈开迷雾!
师父曾说“道不独存,道兼万法”!我此刻方才真正明悟!
道家的“无”,是顺应自然,是超然物外,是起点与归宿。
佛家的“空”,是勘破虚妄,是明心见性,是过程中的淬炼与解脱!
它们从不是对立的两端,而是登临绝顶的不同路径,最终所见,是同一片苍穹!
我之前,纯粹以道家“有为”之心去强行承载儒家“入世”的沉重因果,道心虽坚,却如弓弦一直紧绷,终会滋生执念,染上戾气。而佛家这“出世”的智慧,恰似一场及时雨,清凉甘洌,为我那过於刚硬、过於滚烫的道心,带来了极致的平衡与中和。
圆融,通透,豁然开朗!
我不再犹豫。心念一动,芥子空间的门户在我身前无声洞开。
“嗡嗡嗡——”
整座藏经石窟,微微震动起来。
那数千卷沉睡了不知多少岁月的贝叶经,仿佛在这一刻同时苏醒,每一片叶、每一个字都绽放出柔和而璀璨的金色佛光!
无数我不认识却瞬间心领神会的古老梵文字母,如同拥有了生命,化作万千金色的光蝶,从经卷上翩然飞起!它们在空中汇聚、交织,奔流成一条庄严、神圣、充满无尽慈悲与智慧的金色光河!
这光,不再带有任何特定的人间气息,它无比纯粹,似乎能消融万物,又能包容万物。
光河奔腾着,欢涌着,尽数投入我身前那芥子空间的门户之内。
我的芥子空间里,景象为之剧变。那片本就璀璨的文明星空,在这金色佛光的注入和照耀下,所有星辰都蒙上了一层温润、慈悲的光晕。星云运转间,多了几分圆融与和谐。而那条金色的光河,在星空中央缓缓盘旋、凝聚,最终化作一座巨大无比、由无数“卍”字元流转构筑而成的、神圣庄严的——
曼陀罗坛城!
它与《周易》点亮的道家孤灯遥相呼应,清静与智慧交融。
它与“心学”衍化的心之宇宙彼此映照,内在与外在统一。
它与那颗由墨家血色化作的忠义星辰共存共荣,出世与入世再无隔阂。
道、儒、释。
三种支撑起华夏脊梁的古老智慧,在我这方小小的芥子空间内,第一次达到了如此和谐、如此平衡的共融!我的道,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更加深厚,更加坚韧不拔。
我缓缓收回神识,睁开双眼。
漫天金光早已敛去,石窟内重归幽暗宁静,只有长明灯如豆的火苗依旧稳定地跳跃着。手中的《金刚经》贝叶恢复了古朴无华的模样。
我起身,极其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经卷放回原处的石龛内,仿佛放置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然後,我走到石窟门口,对着那位自始至终都如石雕般静坐的老僧,深深揖礼,一躬到地。
“多谢大师,为我解惑。”
那枯瘦的老僧,缓缓地、缓缓地睁开了双眼。
那双古井般的眸子再次落在我身上,里面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欣慰。他脸上的皱纹仿佛也柔和了些许。
“施主,”他沙哑的声音再次响起,“可曾求得那‘一字’?”
我直起身,迎着他的目光,心境一片澄澈平和的,摇了摇头。
“一字未求,”我开口,声音平稳而肯定,“却见万法归一。”
老僧静静地看着我,片刻後,那如同古木树皮般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算不上笑容的弧度。他轻轻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麽,只是支撑着站起身,重新握起了那柄倚靠在山门旁的竹帚。
“去吧。”
他的声音依旧干涩得像磨石。
“你的苦海,还未渡尽。”
我没有再言语。只是再次对着他那看似佝偻却蕴涵着无尽能量的背影,合十,深深一拜。
转身,一步一步,走出了这座悬于云端的古刹。
当我再次踏上那悬空的铁索栈道时,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正猛地刺破重重云海。
万丈金光泼洒而下,将天地山河、云雾松涛,连同我自身,都染成了一片通透无比的金赤色。
心底那抹血色烙印,犹在,却已化为星辰,安然悬照。
前方苦海无边,道途仍远。
而我心澄明,不染片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