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弱国无外交
大殿内烛火通明,汉王刘璟高坐王座之上,两侧文武分立,目光如刀般刺向走进来的周国使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实质的压迫感,让杨侃不禁暗自深吸一口气。
"大周使者杨侃,拜见汉王。"杨侃躬身行礼,姿态从容不迫。他身着周国黑色官服,虽然年近五旬,但腰板挺直,目光清明,丝毫不显老态。作为宇文泰最信任的谋士之一,他深知此次出使关系周国存亡,必须慎之又慎。
刘璟没有立即让他平身,而是让他保持躬身的姿势良久。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意在给使者施加压力。殿内寂静无声,只有烛火噼啪作响。杨侃却能沉得住气,始终保持谦恭的姿态,呼吸平稳,不见丝毫慌乱。他心中明镜似的:汉王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线和耐心。
终于,刘璟缓缓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杨相在偏殿等候多时,想必已经听到方才与魏使的谈话了。"
杨侃直起身,不卑不亢地回答:"外臣不敢窃听朝议,只是大殿门扉未闭,声音自然传出。"他的目光平静地迎向珠帘后的刘璟,"汉王若有机密之事,当闭门而议。若门户大开,想必也是有意让外臣听闻。"
好个巧妙的回答!既否认了窃听之嫌,又暗示汉国故意让他听到谈判内容,反将一军。刘璟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但很快又恢复威严。这个杨侃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宇文泰派他前来。不过越是这样的对手,越要小心应对。
"既然如此,杨相当知我汉国对待败军之国的态度。"刘璟声音冷峻,如寒冰刺骨,"周主屡次用间扰乱我汉国内政,又阴结梁、魏两国,意图瓜分我汉国,这笔账该怎么算?"
杨侃面色不变,心中却快速盘算。他早知道汉王会以此发难,来前已与宇文泰商议过对策。但此刻他心念电转,决定采取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
"外臣斗胆直言,"杨侃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谈论天气,"我主宇文泰乃是六镇罪奴之子,自小生活在阴私诡谲之中,不懂得什么大道理。谋汉国只是因为汉国强大,而且占据地利,我主想夺取汉国作为基业,仅此而已。"
殿内一阵骚动。众臣没想到杨侃如此直白,竟将宇文泰的出身和野心和盘托出,这完全违背了外交场合的惯例。刑部尚书裴侠忍不住喝道:"大胆!竟敢在金殿之上如此放肆!"
军师刘亮在一旁听着,心里忍不住腹诽:这杨侃真是厉害,居然直接揭宇文泰的老底,说宇文泰就是个罪犯的儿子,做出这种事情本就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反而让人无从指责。好比一个小偷被抓住后直接说"我就是个小偷,偷东西是天经地义的",反倒让失主不知如何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