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集:麻鞋的针脚(第2页)

“婆婆,您说的是。前几天我差点就跟张老板签了亏本事的合同,幸好老陈头拦着我。”林砚叹了口气,“可现在老陈头伤了,商路没人带,那二十匹布要是运不出去,不仅赔本,还得误了和李县丞的约定,到时候布铺怕是都开不下去了。”

王婆婆手里的钢针顿了顿,随即又继续穿梭在麻布里:“老陈头虽说伤了腿,可他脑子里记着商路呢。你没瞧他昨天还让儿子把商路图送过来?再说,这镇上的人谁没受过你林掌柜的恩惠?李铁匠的儿子上学没钱,是你垫的学费;赵寡妇家的屋顶漏了,是你找工匠修的。真到了难处,大家不会看着你不管。”

林砚怔住了。他从没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只觉得是举手之劳,却没想到王婆婆都记着。正想说些什么,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镇上的脚夫刘大柱,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

“林掌柜,听说你缺押运的人?我们几个商量好了,愿意跟你走一趟商路。”刘大柱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我娘生病,是你先给的药钱,这份情我一直没还。这次你放心,我们都跟着老陈头走过好几回商路,熟得很。”

后面的汉子也纷纷附和:“是啊林掌柜,我们不要双倍工钱,就按平时的算。”“路上的粮草我们自己带,你只用管布就行。”林砚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面孔,眼眶瞬间热了。他想说谢谢,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哽咽。王婆婆放下手里的麻鞋,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做人就像纳鞋,你给别人的针脚暖,别人也会给你暖回来。”

接下来的两天,林砚的布铺里格外热闹。刘大柱带着汉子们整理货物,王婆婆坐在院里纳鞋,时不时有人送来自家做的馒头、咸菜。老陈头也撑着拐杖来铺子里,趴在桌上给大家画商路图,哪里有陡坡,哪里有河沟,哪里有劫匪常出没的地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出发前一天晚上,王婆婆把纳好的麻鞋送到了铺子里。那双麻鞋鞋面是青灰色的,鞋底纳得密密麻麻,针脚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鞋头还绣了朵小小的艾草花。

“这鞋给刘大柱他们分着穿,艾草能驱蚊虫,走山路时舒坦。”王婆婆把鞋递给林砚,又从布包里掏出一双小些的,“这双是给你的,你虽不用扛货,可也得走不少路,穿这个比穿布鞋稳当。”

林砚接过麻鞋,指尖触到鞋底的针脚,只觉得一股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他想起王婆婆说的话,纳鞋就像做人,每一针每一线都得用心,你对别人用心,别人也会对你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