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集:木俑的手势
老周的铁锹刚碰到土层里的硬物时,以为又是块寻常的石头。工地在城郊的邙山脚下,黄土里埋着数不清的碎砖断瓦,他干了二十年考古临时工,指尖早被岁月磨出了对老物件的直觉——可这次不一样,那硬物裹着的土屑簌簌落下时,竟露出了一抹暗红,像极了老家灶膛里烧透的木炭,却又带着木头特有的纹理。
“周叔,发啥呆呢?李头儿说这片得赶在天黑前清完。”小王扛着锄头路过,裤脚沾着新鲜的黄泥,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深秋的风里散得飞快。他探头往老周脚边看,“这不就是块烂木头?值当您蹲这儿半天?”
老周没起身,从帆布包里掏出软毛刷——那是文物局的张磊去年送他的,刷毛已经有些卷边,却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他蹲在土坡上,腰背弯成了一张弓,毛刷轻轻扫过木头表面,浮土一层层褪去,一个巴掌大的木俑渐渐显露出轮廓:头部缺了一小块,露出里面的木质肌理,躯干雕着简单的衣纹,像是古代侍从穿的袍子,最特别的是它的右手,既不是常见的握拳,也不是自然下垂,而是食指和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微微弯曲,指尖朝着地面,像是在指什么东西。
“乖乖,这是个老物件啊!”小王的嗓门一下提了起来,锄头“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周叔,您这手真神了,这都能扒出来!”
老周没接话,指尖轻轻碰了碰木俑的手势,心里突然窜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这姿势他好像在哪见过,可脑子像被黄土堵了似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掏出老年机,屏幕裂着一道斜纹,按号码的手却有些发颤:“得给张磊打电话,这东西不一般。”
张磊赶来时,太阳已经西斜,把工地的土坡染成了金红色。他刚从另一处遗址赶过来,蓝色工作服上还沾着泥点,看到土坡上的木俑,眼镜后的眼睛一下亮了:“周师傅,您又立大功了!”他蹲下来,从包里掏出放大镜,凑近木俑仔细看,“木材碳化程度不低,看这雕工风格,至少是唐宋时期的,说不定更早。”
“重点是这手势。”老周指着木俑的右手,声音有些发紧,“我跑了这么多工地,没见过这样的。”
张磊点点头,掏出相机多角度拍照,又用尺子量了木俑的尺寸:“确实少见。一般侍从俑要么是拱手礼,要么是持物姿势,比如握剑、托盘,这种并拢两指的手势,我得回去查资料。”他小心翼翼地把木俑放进泡沫箱,又给老周递了瓶矿泉水,“您先盯着这片区,别让推土机过来,我回去跟所里汇报,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您。”
老周看着张磊的车消失在尘土里,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勾着。晚上躺在工地的板房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板房外的风呜呜地刮,像极了老家坟地里的风声。他摸出枕头下的照片——那是十年前拍的,父亲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个木雕的小猴子,猴子的右手,竟和木俑的手势一模一样。
“爹,您当年说这手势是啥意思来着?”老周对着照片喃喃自语,眼眶慢慢热了。父亲是个老木匠,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雕的桌椅板凳在十里八乡都有名,可最爱的还是雕小摆件,尤其是侍从俑,每个俑的右手都是这个姿势。小时候他问过父亲,父亲只是笑,说“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可没等他懂,父亲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