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红豆沙
立春刚过,药膳馆的玻璃上还凝着薄霜。我正在整理新到的药材,小林举着平板匆匆跑来:"程教授!消化病学会发布数据了!"
屏幕上显示着触目惊心的数字:城市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达82%,胃镜检查异常率64%,专家警告"脾胃虚弱综合征"正在成为新的都市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我望着门外排队候诊的人群,他们大多面色萎黄、眼下青黑,"现代人的脾胃,是被自己折腾坏的。"
后院传来程明的惊呼声。推门一看,他正对着竹筛里的红豆发愣——这是云南大理的"朱砂赤小豆",颗粒饱满如珠,表皮红中透紫,在阳光下泛着玛瑙般的光泽。
"爸,这红豆...怎么像宝石一样?"
"这是'血糯赤豆'。"我捻起一粒,指甲掐开露出金黄的豆脐,"《食疗本草》记载'赤豆通心利水',现代检测其膳食纤维含量是普通红豆的2.5倍。"
郑淮安从库房捧出个陶罐,掀开油纸,一股醇厚的柑橘香扑面而来。罐中是广东新会的"十五年陈皮",表皮褐中泛金,油室密集如星,轻轻一掰便发出清脆的断裂声。
"老郑,这批陈皮..."我凑近细闻,药香中带着蜜韵,"怎么有龙眼香?"
"老树冬蜜柑。"老人神秘地眨眨眼,"要等霜降后摘,三蒸三晒存足十五年。"
制作从处理红豆开始。赤豆需用山泉水浸泡六小时,让每粒豆子吸饱水分。程明架好摄像机,记录着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过程。
"爸,为什么不用高压锅直接煮?"他指着厨房里的现代厨具。
"急火伤性。"我轻轻搅动陶钵里的豆子,"《随息居饮食谱》说'豆宜慢煨,取其温和',现代研究证实慢煮能保留更多多酚类物质。"
陈皮需要特殊处理。先蒸软刮瓤,再切成细如发丝的金丝。小林抢着试,结果把陈皮剁成了碎末。
"要顺纹切丝。"郑淮安示范着,"三分力在刀,七分意在气。"
熬制环节最见功夫。砂锅先煨矿泉水,下红豆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后转文火慢炖。待豆香四溢时入陈皮丝,火候要"三起三落"——大火催香,小火养味,反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