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烤鱼(第2页)

 备料需要匠心。香菇切片,笋尖切丝,五花肉切丁。郑淮安将配料炒香,填入鱼腹:"料不过满,七分为宜。"鱼身渐渐饱满,形如扁舟。老人用竹签缝合鱼腹,针脚细密如织。

 烤制考验功夫。砖灶生炭火,松枝铺底。郑淮安将鱼架在火上,手腕轻转:"初时远火焙干,再近火催香。"鱼皮渐渐金黄,油珠渗出。小林紧张地盯着火候:"上次我的鱼焦了。"我提醒:"火要文,鱼要转,色才匀。"

 添香最后工序。烤至七分熟时,刷上酱料。郑淮安执毛刷轻扫:"酱要薄,刷要匀,三刷为度。"酱香遇热激发出复合香气,鱼身红亮诱人。老人撒上芝麻,葱花:"添香增色,画龙点睛。"

 出炉的烤鱼卧在青花盘中,鱼皮酥脆,鱼肉雪白。郑淮安执筷轻拨,肉如蒜瓣脱落。小林夹起一块,吹了吹气送入口中,眼睛倏地亮起来:"外酥里嫩!"

 窗外北风呼啸,厨房里香气四溢。三人围坐灶边,就着新蒸的米饭吃这盘烤鱼。鱼皮焦香,鱼肉鲜甜,配料醇厚。郑淮安说起年轻时在洞庭湖吃的熏鱼,小林讲述家乡的糟鱼,我则想起师父教的"火候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