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集:

深渊之诺

 “深矿三号”的探照灯刺破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黑暗时,林野正盯着监测屏上骤然变红的生态数据。屏幕里,成片的玻璃海绵群落歪倒在海床上,原本穿梭其间的磷虾群消失无踪,只剩下采矿机械臂作业后残留的金属碎屑,在洋流中缓慢沉浮。

 “林工,这是本月第三次发现生态受损了。”实习生小陈的声音带着怯意,“但矿业公司那边说,深海生态本来就难监测,没法确定是咱们采矿导致的。”

 林野摘下防蓝光眼镜,指节因为用力攥着笔而发白。作为“深海生态监测与修复”项目组的负责人,过去三年里,他和团队眼睁睁看着这片曾经被称作“深渊绿洲”的海域,在油气开发与矿产开采的双重冲击下逐渐褪色。可每当他们拿出受损证据,开发企业总能以“监测技术有限”“深海生态自愈能力强”为由推诿——更棘手的是,目前国际上根本没有明确的法规,界定深海开发后的生态修复责任归属。

 “走,去见张总。”林野抓起外套,快步走向电梯。他要找的,是负责“深矿三号”项目的寰宇矿业总经理张启明。

 寰宇矿业的临时办公区设在科考船“蓝海号”的三层,张启明正对着报表皱眉,见到林野,脸上立刻堆起公式化的笑容:“林工,又来谈生态的事?不是我不给力,你也知道,深海修复成本太高,而且咱们现在连‘修复到什么标准’都没定论,总不能让我们瞎花钱吧?”

 “张总,上个月你们的采矿机械臂撞断了珊瑚林,当时承诺会启动修复,现在呢?”林野将监测报告拍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我们的水下机器人拍到,受损区域不仅没恢复,反而因为洋流携带的采矿废料,影响了周边五公里的生态。”

 张启明的笑容淡了下去,靠在椅背上跷起腿:“林工,话不能这么说。深海环境复杂,谁能保证那些珊瑚林不是天然死亡的?再说了,就算是我们的问题,现在国际上有哪家公司真的把深海修复做到位了?大家都是先开发,后续的事……慢慢再说。”

 “‘慢慢再说’就是看着这片海彻底毁了?”林野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去年太平洋矿业在东太平洋的采矿区,因为没做修复,现在已经成了无生命区,你想让‘深矿三号’也变成那样?”

 争执最终不欢而散。林野走出办公区时,海风从舷窗灌进来,带着海水的咸涩,却让他更觉窒息。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跨国电话——电话那头,是他的大学导师,如今在国际海洋组织任职的周明教授。

 “小林,我知道你急。”周明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其实不止你遇到这种情况,大西洋、印度洋的深海开发区域,都面临着责任推诿的问题。上个月我去参加国际海洋会议,有十几个国家的代表都提到,需要一套明确的伦理准则来约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