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集:《全球抗生素使用的伦理管控协议》
耐药纪元:人类与超级细菌的生死协议
第一章 无药可医的急诊室:市一院急诊室的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与焦虑混合的味道。感染科主任陆明远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曲线,指尖攥得发白——病床上的女孩小玥,三天前因急性肺炎入院,此刻血氧饱和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而最新的药敏试验报告上,“全耐药”三个红色大字,像一把淬了冰的刀,扎进他的心脏。
“陆主任,最后一种备用抗生素也用上了,还是没效果。”护士的声音带着哭腔,托盘里的注射器还残留着药液的痕迹。小玥的母亲瘫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怀里抱着女儿的毛绒玩具,反复喃喃:“只是感冒发烧,怎么就治不好了……”
这是陆明远本月遇到的第三例“全耐药”患者。上周,一位72岁的老人因尿路感染引发败血症,最终在无药可治的绝望中离世;再往前,是一位刚满周岁的婴儿,仅因皮肤感染,就被超级细菌夺走了生命。他翻开科室的病历统计本,去年全年“全耐药”病例仅2例,今年才过去半年,数字已飙升至11例。
“去查小玥近半年的用药记录,尤其是抗生素。”陆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半小时后,护士拿着打印好的清单回来,上面清晰地记录着:2月因感冒服用阿莫西林,3月支气管炎用头孢克肟,4月腹泻用左氧氟沙星——短短三个月,三种不同级别的抗生素,全是在社区药店凭身份证购买的非处方药。
“又是非处方销售的问题。”陆明远揉了揉眉心。他想起上个月去基层调研,在城郊一家药店,他亲眼看到一位顾客仅凭“嗓子疼”,就轻松买到了一盒头孢,店员甚至没问是否有医生处方。更让他揪心的是农业领域,上周去郊区养殖场,养殖户老周直言:“不用抗生素不行啊,猪群一得病就全完了,拌在饲料里,不仅防病,还能让猪长得快,提前半个月出栏。”
那天晚上,陆明远失眠了。他打开电脑,调出国际抗生素耐药性监测联盟的数据,屏幕上的全球耐药菌分布图触目惊心:中国东部地区已被标为最深的红色,意味着超级细菌检出率超过35%,远超20%的“危机阈值”。邮件箱里,联盟主席索菲亚的留言格外沉重:“陆,若不尽快控制滥用,人类将在十年内回到没有抗生素的‘前抗生素时代’,一场小感冒都可能致命。”
第二章 跨领域的“抗疫联盟”
一周后,陆明远坐在了国家卫健委的会议室里。长条桌两侧,坐着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的官员,还有来自中科院、协和医院的专家。投影仪上的数据让全场沉默: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约24万吨,其中11万吨用于农业领域,占比近46%;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72%被开具抗生素,而实际上,8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其无效。
“必须全面禁止抗生素非处方销售!”陆明远率先打破沉默,“现在药店、网上平台随便就能买到抗生素,这是耐药菌扩散的最大漏洞。”
“陆主任,这事没那么简单。”市场监管总局的赵处长皱起眉头,“全国有48万家零售药店,禁止非处方销售会直接影响数百万从业者的生计,而且可能催生黑市交易,反而更难管控。”
“生计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陆明远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去年我国因超级细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2万,再放任下去,这个数字会翻十倍!”
会议室里的争论愈发激烈。农业农村部的李司长放下手里的水杯:“农业领域的问题更复杂。目前全国80%的养殖户都在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若突然禁止,中小养殖户可能大面积破产,猪肉价格会暴涨,影响民生。”
“不能因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安全。”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周院士推了推眼镜,“我们可以分阶段推进:第一年禁止用于生长促进,保留治疗用途;同时设立专项补贴,帮助养殖户转型绿色养殖技术,比如益生菌替代抗生素。”
这场争论持续了四个小时,最终只达成了“试点管控”的初步共识。散会时,陆明远接到了女儿陆晓的电话,她正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读博,研究方向正是抗生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