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45章 李斯谏逐客:一篇奏疏改写的帝国命运(第2页)

 接着话锋一转:"陛下您现在用的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哪样是秦国产的?连您听的郑国音乐、穿的齐国绸缎,不都是外来的?您挑东西知道取其精华,用人却要搞地域歧视?"

 最绝的是最后一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chou),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这话等于明说:您赶走客卿,就是把人才送给六国,跟割自己肉喂狼有啥区别?

 嬴政看完奏疏,惊出一身冷汗。他本以为逐客是泄愤,经李斯这么一分析,才明白这是自断臂膀。当即下令废除逐客令,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李斯,还提拔他当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三、客卿与宗室的暗战:秦国朝堂的权力天平

 逐客令背后,藏着秦国朝堂两股势力的较量。宗室贵族为啥拼命排挤客卿?说白了,是变法动了他们的奶酪。商鞅废井田、立军功爵,把贵族的铁饭碗砸了;客卿们掌权后,又分走了他们的权力。

 就像老辈人说的:"庙小容不下大和尚。"秦国朝堂就这么大,外来客卿占了位子,宗室贵族就得靠边站。郑国渠事件只是个由头,就算没有这事儿,他们也会找别的借口排外。

 可嬴政心里清楚,光靠宗室贵族,撑不起统一六国的大业。这些人从小养尊处优,打仗不如客卿能带兵,治国不如客卿懂变法。就像开公司,不能全用自家亲戚,还得招些有本事的职业经理人。

 四、李斯的逆袭:从粮仓老鼠到帝国丞相

 李斯能写这篇奏疏,跟他早年的经历分不开。他当小吏时,看见粮仓里的老鼠吃着粮食,住在大房子里,不怕人也不怕狗;再看茅厕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见人就躲。他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