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72章 弘光南京继大统(第2页)

 马士英拿着史可法的信找到四镇将领:“你们看,史大人都说福王不行,可要是立了潞王,咱们这些武将能有好果子吃?”四镇将领本就没什么政治头脑,一听这话,觉得马士英说得在理——福王血缘最近,拥立他名正言顺,将来论功行赏,咱们肯定是头一份!于是四人当场拍板,派军队护送朱由崧从淮安南下,直奔南京。

 这下史可法彻底傻眼了。等他赶到南京时,发现城外已经全是四镇的兵马,福王朱由崧俨然成了“钦定继承人”。东林党人还想挣扎,可看到城门口的士兵,顿时没了脾气。史可法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见朱由崧,一边磕头请罪,一边表示“誓死效忠”。朱由崧此刻正忙着摆皇帝架子,也就顺水推舟原谅了他。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紫禁城武英殿登基,改元“弘光”,这就是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登基大典那天,南京城倒是热闹非凡,官员们穿着新做的官服,百姓们挤在街头看热闹,仿佛北京的陷落只是一场遥远的噩梦。

 这位弘光帝朱由崧,确实没辜负史可法给他列的“七宗罪”。刚登基没几天,他就开始忙着选秀女,派太监到苏州、杭州一带搜罗美女,甚至传出“以幼女充数”的丑闻(《明季南略》载:“上谕选淑女,太监四出,民间嫁娶一空”)。宫里的宴席更是天天不断,弘光帝酒量不行还偏要喝,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大臣们有事求见,往往要等上两三天。

 有一次,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就是写“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那位)急着汇报军情,好不容易等到弘光帝酒醒,刚说没两句,就被皇帝打断:“先生说得都对,可朕昨晚喝多了,头疼得厉害,先退下吧。”气得陈子龙直跺脚,却一点办法没有。

 皇帝不靠谱,朝堂上更是乌烟瘴气。马士英靠着拥立之功当了内阁首辅,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乡阮大铖(cheng)拉进朝廷。阮大铖是明末着名的“文学家”,写过《燕子笺》这样的名剧,可人品却实在不敢恭维——早年依附魏忠贤,崇祯朝被列为“阉党余孽”,一直闲赋在家。如今被马士英提拔,立刻开始报复东林党人,把当年反对过自己的人挨个打倒,朝堂上又掀起新一轮党争。

 史可法看着这一切,心里急得冒火。他知道南京虽然暂时安全,但清军已经在北方站稳脚跟,李自成的大顺军还在河南、陕西一带活动,弘光政权就像夹在两块石头之间的鸡蛋,随时可能碎掉。可他每次上奏请皇帝整顿军备、收复失地,弘光帝都含糊其辞,马士英更是阴阳怪气地说:“史大人,咱们现在最该做的是让陛下安心,至于打仗嘛,有江北四镇在,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