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光绪慈禧相继崩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酉时,瀛台涵元殿的窗纸被暮色染成灰紫色。病榻上的光绪帝载湉忽然睁开眼睛,枯瘦的手指指向案上的《时务报》旧刊,喉间发出\"嗬嗬\"的声响。侍立一旁的太监小德张慌忙凑上前,却只听见断断续续的\"杀...袁...\"二字——这位被囚禁十年的皇帝,在生命最后一刻,念的仍是戊戌政变中背叛他的袁世凯。未等小德张回话,光绪帝的头便歪向枕边,终年三十八岁。
光绪的病,是积年累月的心病。自戊戌政变被囚瀛台,他便常\"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光绪朝起居注》),尤其是目睹《辛丑条约》签订、科举废除等一系列变局,却无力干预,精神日益萎靡。光绪三十四年春,他患上\"咳喘不止,腰膝酸软\"之症,太医诊断为\"心肺衰竭,肾气枯竭\",实则是抑郁成疾。
七月的一个午后,光绪曾趁着看守松懈,踉跄着走到瀛台水边,望着对岸紫禁城的角楼发呆。他对随侍的太监说:\"朕自亲政以来,何尝不想振作?奈何...奈何受制于妇人,空有救国之心。\"(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说着便咳起血来,染红了手中的白玉把玩。这份绝望,在他临终前的日记中更显悲怆:\"朕虽有国,却无实权;虽有民,却不能救。\"(《光绪帝密记》)
十月初十那天,慈禧太后派人送来一剂\"汤药\",光绪服后便\"上吐下泻,高热不退\"(《清稗类钞》)。太医周景焘私下对人说:\"皇上之病,本有起色,此药恐非善类。\"但无人敢深究——此时的慈禧,也已病入膏肓,却仍牢牢掌控着最高权力,她在光绪病重期间,频繁召见军机大臣,安排后事。
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光绪驾崩的消息传到颐和园,慈禧正在批阅奏折。她只是微微停顿,便对李莲英说:\"传旨,命溥仪过继给穆宗毅皇帝(同治帝),兼祧光绪帝,即皇帝位。\"(《慈禧外纪》)她仿佛早已预知这一切。当晚,她又下旨:\"以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由其裁定。\"
慈禧的病,始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的\"痢疾\"。起初她不以为意,仍坚持处理政务,甚至在九月主持了\"秋操\"(军事演习)。但到十月,病情愈发严重,\"腹泻不止,形容枯槁\"(《清宫医案》),却始终不肯放权。她在病榻上对奕匡说:\"朕若不撑着,这江山怕要乱了。\"(《晚清宫廷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