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宋教仁遇刺沪宁站
1913年3月20日傍晚,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穿着一身灰布长衫,正与送行的黄兴、于右任握手道别。他刚结束南方五省的竞选演说,口袋里揣着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斩获392席的捷报,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诸君放心,此番北上组阁,必能将‘责任内阁制’落到实处,让袁总统成为真正的虚位元首。”
宋教仁的才干,早在三年前就已显露。1910年,他在东京主编《民立报》,笔锋如刀,直刺清廷弊政;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连夜起草《鄂州约法》,首次提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成为后来《临时约法》的蓝本。孙中山曾说:“钝初(宋教仁字)才思敏捷,精通宪政,吾不如也。”
1912年8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等组建国民党,意图遏制直指袁世凯的独裁野心。他不认同孙中山“武力讨袁”的主张,坚信“议会政治可以驯服强权”。在武汉演讲时,他站在阅马场的高台上,对着万余名听众说:“总统者,国民之公仆也,若其违法,国会可弹劾之,内阁可罢免之。”台下掌声雷动,而这番话,早已通过密探传到了北京新华宫。
袁世凯起初想拉拢宋教人。据《宋教仁年谱》记载,袁曾派人送去五十万银元支票,说“钝初先生家境清苦,这点钱权当补贴家用”,宋教仁原封不动退回,附信说:“公为总统,我为议员,各守其分,不必以私款相赠。”后来又许以“内阁总理”职位,宋教仁笑答:“若国民党胜选,总理之位自当由党员推举,非总统私相授受。”
的态度这种不卑不亢,让袁世凯动了杀心。北洋政府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在给上海青帮头目应桂馨的密电中写道:“宋教仁迭次演讲,锋芒太露,已危及大局,可设法处置。”(《宋教仁案证据汇编》)而宋教仁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临行前有人劝他“沪宁线治安混乱,改乘轮船为妥”,他却笑道:“共和时代,岂有政客因言论招祸之理?”
20日晚7时45分,月台上人声嘈杂。宋教仁刚踏上车厢的踏板,突然从柱子后闪出一个黑影。“砰!”枪声撕裂暮色,他踉跄着转身,看见刺客穿一件藏青色短褂,正混入逃散的人群。“抓住他!”于右任的怒吼惊醒了混乱,黄兴扑过去扶住宋教仁,只见鲜血从他腹部涌出,迅速浸透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