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2章 陶瓷祖师爷·宁封子:陶窑烧出人间器,泥土成金映古今(第3页)
陶瓷行业自此有了传承符号:以“窑火”为记,新开窑口必以宁封画像镇窑;陶工腰间常系一绳,绳悬陶片,取“泥不离火,艺不离祖”之意;塑形用的竹刀,柄上必刻“封”字,以示不忘祖师。
民间祭祀亦有定规。每年三月十六,传为宁封诞辰,各地窑厂皆停工一日,举行“祭窑神”之仪。主祭者备三牲(猪、鸡、鱼),以新出青瓷碗盛之,置于窑门前。陶工依次上香,念诵曰:“陶神显灵,窑火兴旺;坯无瑕疵,釉色光亮。”祭毕,取首窑所出陶器,掷于窑前,谓之“谢窑神”。若陶器碎裂声清脆,则兆丰年。
至商周时期,陶器渐为瓷器所代,然制瓷之法,实源于宁封制陶之术。窑工仍奉其为祖师,谓“无陶则无瓷,无宁封则无窑”。景德镇古窑遗址曾出土明代石碑,上书“陶神宁封子之位”,碑侧刻联:“土性因火烈而坚,匠心随窑烟不朽。”此联道尽陶瓷之道,亦显祖师之功——以凡土经烈火淬炼,化而为用,裨益民生,此乃宁封留给后世之不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