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
第15章 酿酒祖师爷·杜康:秫酒初成醉日月,糟醅酿出万家欢(第3页)
杜康晚年,回到空桑涧,教乡邻酿酒。他见有人为多产酒,往里面兑水,或是用劣质粮食,便召集酿酒人定下“三戒”:不欺客,不掺假,不售与孩童。他说:“酒是诚心酿的,心不诚,酒就会变味。”他还留下规矩:新作坊开酿前,要在酒窖里埋一捧从空桑涧取的土,以示不忘本源。
传说杜康去世后,人们在他酿酒的老桑树下建了祠堂,每年正月二十一(传为其诞辰),酿酒人都会停工祭拜。他们供上秫米、酒曲、新酿的酒,磕头时念:“祖师杜康,教我酿浆;味正香纯,客来四方。”祭拜后,掌柜会给每个工匠斟一杯新酒,大家饮下,再开始新一年的酿造。
到了商周,酿酒术更精,有了米酒、果酒之分,还出现了专门掌管酒政的官员。《礼记》里记载的宴饮礼仪,处处离不开酒;诗人屈原在《九歌》中,也用“奠桂酒兮椒浆”描绘祭祀场景。汉代的酒肆里,挂着“杜康遗风”的幌子;唐代诗人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虽不是杜康亲手酿的酒,却延续着那份酣畅。
河南汝阳的杜康庙,至今留有一副对联:“秫酒酿成缘古法,糟醅香溢润新程。”这对联道尽了杜康的功绩——他从变质的粮食里找出了酿酒的奥秘,用一双巧手将寻常谷物变成了能慰藉人心的佳酿。这酒,敬过天地,庆过丰收,解过忧愁,也见证过无数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