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建康议盟,榷场为基(第3页)
退朝后,辛弃疾在偏殿被文帝留住。
檀香袅袅中,文帝指着案上的半面飞虎军军旗笑道:“你可知,李敷昨日见朕时,说拓跋晃私下问‘飞虎军何时解散’?”
辛弃疾拿起飞虎军军旗,指尖抚过磨损的边缘:“臣会告诉他,待天下无胡骑,飞虎军自会解甲归田,去芍陂种稻。”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实臣更想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武器不是刀枪,是让淮河两岸的百姓都能吃上饱饭 —— 就像榷场里,鲜卑牧民能用皮毛换我朝的稻米,我朝商贩也能拿绸缎换北地的良马。”
文帝望向窗外,忽然想起年轻时随父征战的岁月。
那时的战场只有血与火,却不知原来和平也能像榷场的集市般,充满烟火气与生机。
十日后,宋魏盟约在含章殿签署。
李敷望着绢帛上盖的双方国玺,忽然对辛弃疾道:“辛将军可知,长孙太尉托我带句话 ——‘稻场的那把火,是烧不灭黄河的河水的’。”
辛弃疾笑了,指着殿外正在卸货的驼队 —— 那是北魏送来的第一批良马,鬃毛里还缠着漠北的沙砾:“也烦请李太常转告长孙太尉,我大宋榷场的秤,却能称出人心的重量。”
当使团离开建康时,盱眙、寿春的榷场早已恢复了热闹。
鲜卑商人用狐裘换走了新织的蜀锦,南朝商贩数着 “元嘉四铢” 笑得合不拢嘴,连最警惕的大宋巡逻兵都和北魏斥候交换了酒囊。
辛弃疾站在冶山的了望台,望着淮河上往来的商船,忽然对身旁的刘勔道:“你看那些船上的货物,丝绸与皮毛混在一起,就像这天下,本就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拿出了最近新写就的策论,只见旁边空白处题着 “兵者,止戈也”。
夕阳将冶山的铁坊染成金红,锻铁声与榷场的算盘声交织成歌。
刘勔望着远处正在训练的飞虎军,忽然明白将军为何要议和 —— 有时候,让稻场上长出新稻,比让它燃成灰烬,更需要时间与远见。。。